二十二、山火贲
一、性别维度下的修饰哲学——文明与“疯狂”的共舞
(一)男性修饰:从节制到“失控”的奇幻漂流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进程中,修饰一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男性修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先秦时期,礼制森严,它就像一张巨大而严密的网,笼罩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服饰制度更是体现了这一时期对修饰的严格规范。“君子豹变”这一说法,在当时代表着君子应该如同豹子换毛一样,随着成长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外在形象。《礼记·玉藻》中明确规定士大夫“玄端素裳”,这不仅仅是一种服饰的搭配,更是一种身份和道德的象征。“玄端”是一种黑色的礼服,“素裳”则是白色的裙子,这种简洁而庄重的服饰风格,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士大夫阶层的期望,他们应该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作风。而“饰不过三”的节制原则,更是成为了修饰界的“道德楷模”。这一原则要求男性在修饰自己时要适度,不能过于奢华和张扬。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过度的修饰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它会让人变得虚荣和浮躁,从而失去内心的平静和善良。
然而,历史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总是不按常理出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统治者的行为打破了原有的修饰原则。齐桓公,这位春秋时期的霸主,他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他搞出个“紫衣朱冠”,紫色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高贵的颜色,而红色则代表着热情和活力。齐桓公的这种装扮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他打破了传统的服饰规范,用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造型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个性。宋徽宗,这位才华横溢却又有些昏庸的皇帝,他对艺术有着极高的追求,但却将这种追求用到了不恰当的地方。他弄出个“花石纲”,为了满足自己对奇花异石的喜爱,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全国各地搜寻各种珍奇的石头和花卉。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爱好,更是一种过度修饰的表现。他的这种做法,将好好的修饰原则搅得稀碎,直接把过度修饰带来的社会危机像礼物一样摆在大家面前。原本优雅的绅士形象就像突然跳起了疯狂的迪斯科,整个社会的风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过度的修饰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这就如同一场暴风雨,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和谐,让人们开始反思修饰的真正意义。
(二)女性审美:文明进程里的“隐形翅膀”
在《周易》的卦辞中,一个劲地强调男性修饰的特殊性,仿佛男性的修饰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考古发现却给这种观点来了一个有力的反击。战国时期楚国的“深衣曲裾”,它就像一个神秘的精灵,带着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深衣”是一种上下连为一体的服装款式,“曲裾”则是其独特的裙摆设计,它绕着身体盘旋而下,形成一种优美的曲线。这种服饰不仅体现了楚国的地域文化特色,更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优雅。汉代马王堆帛画里的十二色襦裙,色彩斑斓,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襦裙”是上穿短襦,下着长裙的一种服装搭配,十二种颜色的组合,显示出当时高超的染色技术和丰富的审美观念。这两件服饰就像两个调皮的小精灵,跳出来告诉大家:女性审美才是文明进程里一直藏着的重要维度呢!
在《周易·系辞》“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框架下,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女性的阴柔之美一起构成了阴阳和合的完整审美体系。这就像一对默契的舞伴,在文明的舞台上翩翩起舞。男性的修饰往往体现了社会的秩序和权威,而女性的审美则更多地反映了生活的细腻和情感的丰富。女性的服饰、妆容等方面的审美变化,不仅仅是个人的喜好,更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古代的朴素淡雅到现代的时尚多元,女性审美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它推动着服装、美容等行业的进步,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女性的审美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默默地推动着文明的进程,让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卦象本源与文明演进——远古的“时尚密码”
山火贲卦,作为《周易》第二十二卦,其卦象上艮下离,山峦托举火焰,这画面美得就像一幅玄幻的艺术画。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充满了敬畏和好奇,他们通过观察自然来感悟人生和宇宙的奥秘。山峦代表着稳定、厚重和包容,而火焰则象征着热情、活力和变化。山峦托举火焰的景象,寓意着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也蕴含着人类文明从自然走向人文的演进密码。《易传·彖辞》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观察天文现象来了解季节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来教化天下。贲卦就这么悄咪咪地蕴含着这样的智慧,它提醒着人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同时也要注重人类自身的文化建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机地脉道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天机地脉道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