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养心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晕。刘进踏着台阶走进殿内,便见贴身侍女秋香正端着刚沏好的雨前龙井,上官婉儿则在案前整理着今日的奏折,两人见他进来,连忙屈膝行礼:“陛下回来了。”
“免礼。”刘进摆摆手,走到榻边坐下,接过秋香递来的茶盏,呷了一口,“今日朝会诸事繁杂,亏得众卿齐心,才算定了章程。”
上官婉儿轻声道:“北疆大捷,益州安定,本就是天大的喜事,众臣自然尽心。”
正说着,殿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十六岁的太子刘皓一身常服,带着书卷气走了进来,躬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阿皓来了,”刘进笑着招手,“过来坐,正好跟你说说今日朝会定下的草原建城之事。”
刘皓在榻边坐下,目光落在案上的草原舆图上:“儿臣刚听内侍说了,父皇任命长孙无忌大人和包拯大人主持建城,还要迁徙流民、开辟马场,这真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哦?你觉得哪里好?”刘进有意考较他。
刘皓指着舆图道:“草原建城,一来能作为防御屏障,防止异族再生事端;二来迁徙流民,既能缓解中原土地压力,又能充实草原人口;三来开辟马场,可增强我军骑兵战力,一举三得。只是……”他话锋一转,“草原苦寒,流民未必愿意前往,恐怕需要出台优厚政策才行。”
刘进眼中闪过赞许:“你说得没错。朕已让户部拟定章程,凡迁往草原者,免三年赋税,赐田百亩、耕牛一头,还会派医官随行,保障康健。”他顿了顿,又道,“治理天下,既要懂宏观规划,也要懂百姓心思。你能想到流民顾虑,说明用心了。”
刘皓腼腆一笑:“都是父皇教得好。儿臣今日还在想,草原建城后,如何管理那些被俘的异族俘虏?他们数量众多,若安置不当,恐生祸乱。”
“这正是朕要跟你说的,”刘进道,“朕打算将俘虏按部落打散,与汉民混居,让他们学习农耕、汉字,逐渐融合。同时挑选其中安分守己者,编入郡兵,让他们为大汉守边,既能削弱其反抗之心,又能充实防务。”
刘皓点头称是:“父皇此计甚妙,恩威并施,方能长治久安。”
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从草原建城聊到益州吏治,又谈及辽东劝降公孙度的可能,气氛融洽。刘进看着儿子条理清晰的分析,心中颇感欣慰——这孩子融合了李世民的模板,果然聪慧过人,假以时日,定能独当一面。
就在父子俩谈得兴起时,殿外传来樊梨花的声音:“陛下,窦贵妃携二皇子求见。”
刘进一愣:“哦?仙童来了?快请进来。”他有些诧异,窦仙童虽为皇贵妃,却素来清静,平日里从不会主动来养心殿,今日带着二皇子刘晟前来,想必是有要事。
片刻后,窦仙童牵着十六岁的刘晟走进殿内。窦仙童身着素雅宫装,气质温婉,虽已生儿育女,却依旧清丽动人;刘晟则穿着劲装,身形挺拔,眉宇间带着一股少年人的英气,只是此刻脸上有些拘谨。
“臣妾参见陛下。”窦仙童屈膝行礼,刘晟也跟着跪拜:“孩儿参见父皇。”
“爱妃免礼,晟儿起来吧。”刘进笑着起身,亲自扶窦仙童坐下,“今日怎么有空过来了?可是宫里有什么事?”
窦仙童浅浅一笑:“陛下日理万机,臣妾本不该打扰,只是……是晟儿有话想对陛下说。”
刘进的目光落在刘晟身上。这位二皇子融合了朱棣的模板,自幼喜爱练武,性子刚毅,颇有将门之风,自己也向来看重。他笑道:“晟儿有什么事?跟父皇说说。”
刘晟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再次跪拜:“父皇,孩儿如今已经十六岁了,想为父皇分忧。”
“哦?你想怎么分忧?”刘进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听闻父皇要在草原建城,”刘晟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孩儿想去草原历练一番,看看长孙大人和包大人是如何建城的,也想看看草原的风土人情,将来若有机会,也好为父皇镇守北疆。”
刘进闻言,着实有些意外。他看向窦仙童,带着几分不解:“爱妃,你同意他去?”在他看来,草原气候恶劣,风沙漫天,刘晟自小在宫中长大,锦衣玉食,哪里受过这等苦?
窦仙童温柔却坚定地说道:“陛下,晟儿有这份志向,臣妾自然支持。男孩子就该出去闯一闯,总守在宫中,成不了大器。”
“可草原苦寒,不比京城,”刘进有些犹豫,“他年纪还小,怕是受不了那份罪。”
窦仙童微微一笑,语气却带着几分感慨:“陛下忘了?臣妾当年随陛下南征北战,也曾露宿荒野,饮冰食雪,不也过来了?陛下这些年受的苦,比草原的风沙重得多。晟儿是陛下的儿子,这点苦算什么?若连这点磨砺都受不了,将来如何为陛下分忧?”
她顿了顿,看向刘晟:“晟儿,跟你父皇说,你是不是真心想去?能不能吃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