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跟苏明说要拍“老手艺变新花样”脚本那天,苏明正蹲在基地后院摆弄一堆旧竹筐。这些筐子是马大爷早年编的,边角有点毛糙,一直堆在这儿落灰。听小林说要给老手艺加新点子,他直起腰拍了拍裤腿:“这主意好是好,但别瞎改,老祖宗的东西丢了魂可不行。”
小林赶紧把画好的脚本递过去:“苏叔您看,我没瞎改!就像这竹筐,咱们缠上点彩绳,再钉个小木板当底座,就能当花盆架。马大爷的手艺还在,就是换个用法。”苏明接过脚本,手指在“竹筐花盆架”那页摩挲半天,想起自己小时候用竹筐装蝈蝈的事儿,嘴角慢慢翘起来:“行,试试!先从这堆旧竹筐下手,改坏了也不心疼。”
第二天一早,苏明就把马大爷叫到后院。马大爷看着旧竹筐皱眉头:“这都快散架了,还能改出啥花样?”苏明搬过个筐子,指着小林画的图:“你看,缠上彩绳既好看又结实,年轻人现在就喜欢这调调。”说着捡起根红绳,学着脚本里的样子往筐沿上缠。手笨得厉害,绳头总打滑,马大爷忍不住笑:“你这老胳膊老腿的,还是看我的。”
马大爷的手一碰到竹条就灵活起来,彩绳在他手里绕几圈,转眼就缠出个漂亮的花边。苏明在旁边递绳、递钉子,嘴里不停念叨:“再加点黄绳,配色亮堂!”小林举着相机拍他俩搭档的样子,苏明不好意思地别过脸:“拍马大爷就行,我这笨手笨脚的有啥好拍。”小林笑着说:“就拍您俩配合的样子,这才叫传承!”
改完竹筐又琢磨面塑。赵奶奶捏的小兔子总被孩子们拿在手里玩,没两天就脏了。苏明看着脚本里“面塑钥匙扣”的点子,跟赵奶奶商量:“咱们给小兔子穿个孔,挂上钥匙链,孩子们能天天带着,还不容易脏。”赵奶奶试了试,捏好的小兔子戳孔时总碎,急得直跺脚。苏明蹲在旁边想了想,找来根细竹条烧热了:“用这个烫孔,又快又不碎。”果然一试就成,赵奶奶笑着拍他胳膊:“你这脑子咋这么灵光!”
脚本拍得顺风顺水,苏明却犯了新愁。那天他去镇里买钉子,路过杂货店听见俩年轻人聊天:“基地的老手艺是好看,就是不实用,买回去只能摆着。”这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回去就跟大伙儿开会:“光好看不行,得让老手艺能当饭吃、能过日子,不然还是传不下去。”
马大爷叹口气:“以前编竹篮是为了装东西,现在谁还缺装东西的?”苏明没接话,翻出小林拍的短视频,指着评论区里“想要竹编收纳盒”的留言:“你看,不是没用,是咱们没跟上大伙儿的需求。”他想起县里文旅局说的“乡村文化体验点”,突然拍了下桌子:“咱们搞个‘老手艺工坊’,既能教手艺,又能卖改好的新物件,让手艺人能挣钱,手艺才能留住。”
说干就干。苏明找镇里申请了补贴,把基地旁边的旧仓库收拾出来,刷上白墙,摆上长桌。马大爷负责竹编收纳系列,张奶奶做绣着花纹的布包,赵奶奶捏带钥匙链的面塑,每个物件上都贴个小标签,写着手艺人的名字和故事。小林则在短视频里加了“工坊上新”的板块,标注着价格和购买方式。
开业那天,仓库里挤满了人。有个姑娘买了个竹编收纳盒,摸着上面的彩绳花边说:“这比网上买的塑料盒好看多了,还能当装饰品。”苏明看着姑娘付款的样子,心里比自己挣钱还高兴。更让他惊喜的是,有个做电商的小伙子找上门,说想把这些物件放到网上卖:“苏叔,现在年轻人就爱这种有温度的手工品,我帮你们卖,赚了钱咱们分。”
苏明跟小伙子聊了半宿,签了合作协议。他特意跟小伙子约法三章:“物件得是老艺人亲手做的,不能机器代工;价格得公道,不能瞎抬价;每个物件都得附上手艺人的故事卡。”小伙子一一答应,说这才是老手艺该有的样子。
没过多久,网上订单就多了起来。马大爷每天编收纳盒编到天黑,手上的茧子磨得更厚,却笑得合不拢嘴:“以前编竹篮换俩馒头,现在编收纳盒能挣百八十块,这手艺真能养老了!”苏明看着老艺人们数钱的样子,眼眶有点热——他想起刚建基地的时候,老艺人们凑在一起叹气,说手艺要断了,现在终于能踏实了。
有天,之前说老手艺不实用的那俩年轻人也来工坊了,买了个绣着牡丹的布包。苏明故意逗他们:“这包实用不?”小伙子挠挠头笑了:“太实用了,上班装电脑正好,同事都问哪儿买的。”苏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跟小林说:“下次拍短视频,就拍老艺人挣钱的样子,让大伙儿知道,老手艺不光能看,还能活得热气腾腾。”
晚上,苏明坐在工坊门口,看着里面亮着的灯——马大爷还在给竹筐缠边,张奶奶在灯下绣布包,小林在拍他们的样子。
月光洒在刚做好的物件上,竹编闪着光,绣花透着暖。他掏出手机,翻着网上的订单留言,有说“物件好用”的,有说“想拜师学艺”的,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苏明知道,这工坊里的每件物件,都是老手艺的新生命。
只要老艺人们还愿意做,年轻人还愿意买,这手艺就断不了。
他盘算着,下次再把李奶奶的虎头鞋改成婴儿学步鞋,把刘大爷的风筝做成装饰画,让老手艺融进更多人的日子里,一年又一年,活得越来越热闹。
苏明琢磨着把虎头鞋改成婴儿学步鞋那天,特意拎了袋糖火烧去李奶奶家。李奶奶正坐在炕头纳鞋底,见苏明来,赶紧把他往炕边让:“咋想起过来了?是不是工坊里的活儿忙不过来?”
苏明把糖火烧放在桌上,从兜里掏出张画着小鞋子的纸:“李奶奶,您看这个。现在城里年轻人都给娃买学步鞋,咱们把虎头鞋改小点,鞋底做软点,做成学步鞋,肯定好卖。”李奶奶拿过纸,老花镜滑到鼻尖上,仔细瞅了瞅:“这主意是好,可软鞋底咋纳?娃穿着容易掉。”
喜欢赌石:财色双收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赌石:财色双收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