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波妞:
当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窗外的风正轻轻摇晃着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那一刻,我从未想过,我和那个女孩之间会像两块棱角分明的拼图,从最初的碰撞摩擦,到后来严丝合缝地契合,编织出只属于我们的浪漫故事。
我还记得,2017年那个社区文化中心那场蓝染体验日。
社区文化中心的玻璃窗上,阳光把 “非遗体验日” 的海报照得发亮,斑驳树影在 “蓝染课程” 四个字上跳跃。
我攥着报名表在走廊踱步,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边缘,直到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抱歉!我来晚了!”
带着喘息的声音惊得我回头,穿工装裤的短发女生抱着帆布包冲过来,发梢还沾着水珠像细碎的星辰, “刚从工作室赶过来,路上暴雨把我浇透了。”
她笑着抖了抖衣角,甩出几滴细小的水花,笑着和我打招呼。
她往后退半步避开,低头继续看报名表:“我叫苏夏,咱们一组。”
“很高兴认识你!”我主动伸出手,见苏夏犹豫着碰了碰指尖。
接着,苏夏又自顾自说起来,“我开了家手工皮具店,一直想试试蓝染,听说植物染料能染出独一无二的颜色……”
教室里,草木发酵的微酸气息裹挟着若有似无的清香,像被揉碎的晨露浸透了整片青草地,直直撞进我的鼻腔。
阳光斜斜划过玻璃窗,在讲台上流淌成河,捆扎好的白布静静躺在光斑里,绳结错落的褶皱像蜷缩的月光。
发酵成熟的蓝染缸,泛着绸缎般的幽光,靛青色的染液表面浮着层细密的泡沫,仿佛藏着整片深海的秘密,只等一双温柔的手将其唤醒。
可在染布过程中,我和苏夏就像两个火药桶,一点就炸。
老师摘下老花镜,指尖划过泛着青蓝光泽的染缸:“蓝染的魂,藏在这缸沉睡的染料里。” 他舀起一勺靛青色液体,絮状物在阳光下舒展成孔雀尾羽的纹路,“草木灰和石灰是唤醒它的钥匙,比例差一毫,颜色便天差地别。”
接着,他拿起捆扎好的白布,麻绳勒出的褶皱像蜷缩的月光:“扎结时,力道要像抱着初生的雏鸟 —— 太紧会勒伤布料,太松又留不住花纹。”
说话间,他灵巧地缠绕棉线,在布料表面织出细密的蛛网纹,“这些褶皱就是等待绽放的颜料画布。”
“浸染时,需像对待受惊的小鹿般轻柔。” 老师将布料缓缓沉入染缸,气泡咕嘟咕嘟往上冒,像深海里吐出的神秘咒语,“每浸染三分钟,就要捞出氧化五分钟,让空气给布料镀上独有的光泽。这个过程要重复七次,多一次太浓,少一次太淡。”
最后,他举起竹竿挑起半干的布料,阳光穿透靛青色纤维,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晾干时,风是最好的调色师。让布料自由舒展,它会告诉你,什么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师话音刚落,苏夏立刻拿起竹筷搅拌染液,我却拦住她:“等等!说明书上说要先测PH值,这缸染料颜色发暗,是不是发酵过头了?”
“我上周来体验过,这个浓度正合适。”苏夏拨开我的手,竹筷搅动时溅起几滴深蓝色液体,“按老师教程,加五勺石灰就行。”
“可上次下雨,空气湿度不一样,发酵速度肯定有变化!”我急得跺脚,帆布包带子滑到肘弯也没察觉,“应该先加三勺,不够再补!”
两人僵持不下时,老师过来调解。
苏夏冷着脸舀出三勺石灰,看我用试纸反复测量,嘴里还嘟囔着“碱性不够。”
浸染布料时,苏夏把布团狠狠塞进染缸,气泡咕嘟咕嘟冒出来,在液面炸开细小涟漪。
“轻点!这样会破坏扎染纹路!”我伸手想捞,被苏夏拍开。
“你要是不满意,自己开个染缸去!”苏夏声音拔高,惊得隔壁组学员纷纷侧目。
我的脸涨得通红,抓起另一个木夹开始固定布料,金属夹子碰撞声格外刺耳。
那些争吵的话语,尖锐得像冬日的寒风,刺伤彼此,也让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冰冷。
晾晒区在顶楼露天阳台,梅雨季节的风裹着潮气。
晾晒布料时,我和苏夏的争执更是激烈,我们互不相让,为了那半米晾衣绳争得面红耳赤。
苏夏抱着湿漉漉的布料冲出去,发现晾衣绳只剩半米空位。
她刚把夹子卡上,我的布就挤了过来,深蓝与浅蓝的布料在风中轻轻擦碰。
“别靠这么近!”苏夏拽住自己的作品,“你的布还在滴水,会把我的染花!”
我气呼呼地指责苏夏,她也毫不示弱地反驳我,仿佛我们之间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明明是你的布更滴水!” 我不甘示弱,“再说你扎的是什么丑八怪结?歪歪扭扭的!
争吵声惊动了管理员。
老师傅提着竹竿慢悠悠走来:“姑娘们,阳台要晒社区活动的横幅,你们把布收一收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在爱里刻下年轮请大家收藏:(m.zjsw.org)在爱里刻下年轮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