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没骗你吧?这老梁修好了,比新梁还结实。”李师傅擦了擦手上的木屑,笑着说,“我刚才用锤子敲了敲,声音脆得很,再用几十年都没问题。”
苏晚刚要说话,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陆时砚打来的。她接起电话,语气轻快:“喂,时砚,你到了吗?”
“刚到厂房门口,你在楼上?”陆时砚的声音带着笑意,“秦峰把修改好的投资协议带来了,你要是方便,我们现在可以聊聊。”
“方便,我这就下来。”苏晚挂了电话,跟李师傅打了声招呼,快步下楼。
厂房门口,陆时砚穿着深色衬衫,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秦峰站在旁边,手里还提着一个工具箱——里面是陆时砚昨天说的,给张婆婆准备的老花镜和针线盒。看到苏晚下来,陆时砚迎上去:“老梁修复得怎么样?”
“特别好!你上去看看就知道了,比新梁还好看。”苏晚拉着他的手往楼上走,“对了,昨天你说的投资方案,我想好了,我同意。”
陆时砚脚步顿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恢复平静:“你想清楚了?不用再考虑考虑?”
“嗯,想清楚了。”苏晚停下脚步,看着他的眼睛,“我觉得你说的对,接受投资不是靠你,是我们一起帮传统工艺找更多出路。不过,我有两个小要求,想加在协议里。”
“你说,只要我能做到,都答应你。”陆时砚的语气很认真。
两人走到二楼,李师傅已经收拾好工具准备离开,看到他们,笑着打趣:“小伙子,你眼光好啊,这姑娘不仅懂设计,还懂怎么疼老物件,你们俩一起做工作室,肯定能成。”
陆时砚笑着点头,等李师傅走后,才转头对苏晚说:“你的要求是什么?”
苏晚从包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两条手写的条款:“第一,你作为投资人,不能干涉工作室的任何运营决策,包括设计方向、团队招聘和工艺选择;第二,要是需要对接资源,比如面料商、展会方,必须先经过我的同意,不能直接替我做决定。”
陆时砚接过纸,看着上面清秀的字迹,忍不住笑了:“就这两个要求?”
“嗯,这是最重要的。”苏晚有点紧张,“要是你觉得不行,我们可以再商量……”
“不用商量,我都同意。”陆时砚打断她,从文件夹里拿出协议,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条款说,“你看,秦峰修改的协议里,已经写了‘投资人不参与日常运营’‘收益分成1%’,现在加上你这两条,刚好更完善。”
苏晚凑过去一看,协议上的条款写得清清楚楚:“投资人陆时砚仅提供资金支持,不干涉工作室运营管理;工作室需定期向投资人提交财务报表(仅用于资金监管,不做决策依据);投资人可协助对接资源,需经工作室负责人苏晚书面同意;收益分成比例为年度净利润的1%,其余归工作室所有,用于传统工艺传承及设备更新。”
她看着“书面同意”几个字,心里一暖——陆时砚早就想到了她的顾虑,连资源对接的细节都写进了协议里。
“还有这个。”陆时砚从文件夹里拿出另一张纸,是一份“资源清单”,上面列着面料商、老工匠、展会方的联系方式,“这些都是秦峰筛选过的,比如小镇的面料商,我已经跟他们打过招呼,以后你要织锦,他们可以优先供货;还有国外非遗展会的对接人,顾老也帮忙联系好了,要是你需要,随时可以跟他们对接。”
苏晚拿起资源清单,看到小镇面料商张叔的名字后面,还写着“可赊账30%,账期3个月”,忍不住抬头看向陆时砚:“你跟张叔说过了?”
“嗯,昨天跟他通了电话,他说你是个懂织锦的好姑娘,愿意给你方便。”陆时砚看着她,眼底满是温柔,“不过你放心,这只是我帮你搭的桥,要不要用这个条件,还是你说了算。”
正说着,楼下传来陈瑶的声音:“晚晚!张婆婆来了!”
苏晚眼睛一亮,拉着陆时砚往楼下跑:“快,我们去接张婆婆!”
厂房门口,张婆婆穿着蓝色的布衫,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身后跟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扎着马尾辫,手里抱着一个木盒子——里面是张婆婆常用的织锦梭子。看到苏晚,张婆婆笑着迎上来:“晚晚,我们来早了,没打扰你吧?”
“不打扰!您能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苏晚接过张婆婆手里的布包,“快进来看看,这就是以后的工作室,楼上的老梁刚修好,特别好看。”
张婆婆跟着苏晚走进厂房,看到修复好的老梁,眼睛立刻亮了:“这老梁修得好啊!保留了原来的木纹,还透着劲儿,一看就是懂老物件的人修的。”她又走到工艺区,看到苏晚画的织机摆放草图,忍不住点头:“你这布局好,织机放在窗边,光线足,织锦的时候能看清丝线的颜色,比我们在小镇的阁楼里好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光与你,皆是璀璨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光与你,皆是璀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