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两线战场,尤其东线,因此得名。短短一月,十余万生灵涂炭。试想从前对射,数发未必取一命;而今一挺机枪,一日千命,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何等骇人?
许平神色凝重。
如今谁都明白,在机枪火力下冲锋等于送死。可当时这血肉磨坊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再者问世后,更成为移动的死亡堡垒。其威力远超掷弹筒与普通火炮,在平原上纵横驰骋,所到之处摧枯拉朽!
众人闻言纷纷颔首。许平斩钉截铁道:
故战争终局时,磨盘般的巨炮必将现世。未来更会有火箭炮、榴弹炮等大杀器,专为大规模歼灭敌军而生!
许平环视众人说道,“换位思考,假设我是物资匮乏的日军,面对你们的进攻会如何应对?反之,若我物资充足要进攻日军,又该如何部署?”
这个逆向思维令众人眼前一亮!
先前许平是模拟日军疯狂倾泻炮弹,现在局势反转——
日 为防守方,而拥有充足物资的许平作为进攻方该如何破局?
不等众人回应,许平突然拍案道:“缺粮少弹的日军必定构筑钢筋水泥碉堡群,密布铁丝网只留射击孔,架上轻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
“每个碉堡囤积半年军粮,将整座山体挖空填满 。敌军来袭时,守军只需扣动扳机实施无差别扫射!”
楚云天、朱传武等人闻言愕然,丁伟和孔捷也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许平却冷笑道:“怎么不可能?穷途末路之敌最擅长这种丧心病狂的防御。”
“若我军物资充沛,自然能用炮弹夷平阵地。但现实是我们 有限,最佳方案是制造防弹掩体逼近,活埋这些龟缩的火力点!”
这个血腥比喻让将领们面面相觑。虽都经历过残酷战争,但如此极端的战术设想仍令人心惊。
许平忽然笑道:“明白物资的重要性了吧?当年秦国能横扫六国,关键就在综合实力的碾压。日军虽熟读《三国演义》,却只学到诸葛亮的小心谨慎,没领悟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冒险精神。”
“他们的战术手册刻板到可笑——炮击后步兵冲锋,
楚云天望向许平,叹息道:“若论古代历史,鬼子能懂的不过是一本《三国演义》,连《三国志》都未必读得明白!”
许平摆了摆手,“我与朱传武讨论过,就拿《论持久》来说,即便鬼子读了也无计可施。三国中同样有这样的段落——不提魏吴,单说蜀汉。刘备称帝后,如何平衡朝堂本就是一门玄学。”
“诸葛亮为北伐耗尽心血,不论‘七出祁山’是否属实,穷兵黩武却成事实。《三国演义》将孔明捧上神坛,但按《三国志》记载,他的才能未必超凡。”
“举个简单的例子:刘备麾下谋士如云,卧龙、凤雏之外,张松等蜀地旧臣皆得其用。可到了诸葛亮手中,人才调度却显平庸,蜀国资源被严重浪费。”
“再看将领——赤壁之战后,蜀汉人才凋零。关张早逝,赵云年迈,黄忠力衰,马超沉寂,关兴张苞未及重用便病逝,最终只剩魏延、姜维苦撑。反观魏国名将辈出,东吴亦有吕蒙、陆逊等后继有人。为何独蜀地无人可用?”
众人目光聚焦,许平继续道:“绝非水土不服!蜀汉本有良将,却频生叛逃,甚至主动投魏。究其根源,刘备麾下本有多方势力:糜氏家族、关张旧部、马超余众……这些力量始终未能真正融合。”
“此外,蜀地本土势力盘根错节。待诸葛亮接手时,仅剩关羽、张飞可用,赵云、黄忠、马超等将领几乎被边缘化!”
“这些人最终难逃厄运。如此看来,诸葛亮究竟是神机妙算,还是徒有虚名?”
“事实上,刘备临终前的蜀汉已危机四伏。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若非刘备压制,恐难维系。”
“刘备最忧心的便是身后事——诸葛亮能否稳住蜀国大局?局势错综复杂!”
“除刘备嫡系外,尚有关羽赵云部、马超旧部、益州本土势力,乃至诸葛亮背后的诸葛家族。”
“诸葛氏在魏、吴、蜀皆有布局。刘备作为共主,一旦离世,刘禅能否驾驭全局?”
“显然力有不逮。刘备最终选择诸葛亮,因其忠心耿耿,承诺匡扶汉室。”
“再者,诸葛亮愿护佑刘禅,视如己出。其他势力未必有此担当!”
“但诸葛亮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如何平衡蜀汉各派系。白帝城托孤后,这成为棘手难题。”
“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曹魏时,赵云、马超等宿将已不见踪影。”
“反倒是刘禅竭力效仿其父维持朝局,却终究难以为继!”
“世人笑谈刘禅乐不思蜀,殊不知这正是其智慧所在。他早不忍见诸葛亮劳民伤财。”
“更不甘为傀儡,宁舍权位换余生安宁。对年过四十的刘禅而言,岂非大智若愚?”
许平环视众人,见他们瞠目结舌,不由挑眉:“怎么?你们莫非只读《三国演义》,不阅《三国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亮剑:开局黑云寨,爆兵四十万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亮剑:开局黑云寨,爆兵四十万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