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若能迅速平定西川全境,自然强过先取成都再逐步收复各郡。
唯一顾虑在于分兵可能导致攻势受挫。
于是刘备转向诸葛亮:"孔明以为此议如何?"
诸葛亮并未立即回应。在他看来,先取成都再图四方更为稳妥,此策终究过于冒险。
主公,智谋不及卧龙啊!
前世那位诸葛丞相南征北伐之际,早已将韬略修至化境。如今家父虽长于治政,统兵之道终究略逊一筹。
行事过于求稳,失之果决。
哪似前世诸葛武侯,敢行空城奇策!
诸葛川暗自叹息。
"玄德公!父亲!"
"战机稍纵即逝!"
"益州不过开端,尚有汉中、凉州、关中待取!"
"若先取成都,再徐徐图之......"
"曹孟德与孙仲谋,岂会坐视我等坐大?"
言罢,诸葛川凝视刘备,盼其当机立断。
诸葛亮沉吟良久,终是颔首。
"可。"
见孔明被说服,刘备抚掌大笑。
"善!即刻兵分三路!"
目光扫过众将,停在黄汉升、文长、伯济身上。
"黄忠、魏延、郭淮听令!"
"末将听命!"
三位虎将齐声应诺。
"以汉升为主将,文长、伯济为副,统兵万五直取江州!"
"克城之后,即刻进军永安!"
这般安排自有深意:黄忠与严颜有旧,魏延善战,郭淮持重。对阵周瑜或显不足,但取江州、永安......
但求稳扎稳打,必能建功。
郭淮的能力确实值得期待。
然而,诸葛川更倾向于认为,刘备安排郭淮跟随黄忠、魏延的真正意图,是希望借助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带动新人成长。
三人毫不犹豫地齐声应答,神情坚定。
部署完南路兵马后,刘备的目光转向诸葛川与关平。
“伯治,你统领剩余的一万五千将士,与定国、兴国一同北上,同云长部会师。”
作为第二战线的主帅,刘备选择了诸葛川。
由于张苞另有任务未归,刘备只能向诸葛川和关平下达指令。
此路军的核心,是刘备对年轻一代将才的启用,也体现了他对诸葛川能力的充分信任。
对于这个安排,诸葛川并不意外,只是平静地领命。
在他的预判中,张飞和诸葛亮必然会被刘备亲自调往成都战场。
剩下的将领中,能 ** 统兵的无非是魏延、黄忠或他自己。
考虑到黄忠与严颜的交情,让其镇守江州最为合适,但需要搭配一位辅助者。而魏延与自己相比,显然北上协同关羽的战略价值更高。
至于魏延,更适合配合黄忠稳固后方。
最后,刘备对诸葛亮、张飞、糜芳、关兴、张松五人下达指令:“诸君随我直取成都!”
攻克成都后……
"只待黄忠、伯治、云长等人凯旋,与我军汇合即可。"
刘备此番亲率的最后一支主力,阵容堪称齐整。
文韬武略兼备。
既有关兴这般年轻骁将,亦有张松这等熟谙蜀地道路的向导。
当然,在诸葛川眼中,降将刘璋与刘璝同样不可或缺。
至于张任么……
正思忖间,帐外响起脚步声。
说张任,张任到。
只见童渊领着这位二 ** 步入军帐,向刘备与诸葛川略一颔首,便退至旁侧。张任目 ** 杂地凝视刘备许久,突然单膝跪地。
"末将张任,拜见刘皇叔!"
虽未明言归顺,但这一拜已然昭示心意。
刘备见状大喜过望,连忙上前搀扶:"能得张将军相助,实乃刘备之幸!将军速速请起!"
将张任扶起时,刘备眼中尽是赞赏之色。与刘璋、刘璝被迫投降不同,这位西川名将某种程度上可谓心悦诚服。如此人物,自当委以重任。况且有赵云这层同门之谊,更添几分亲近。
"伯治!"
刘备突然对诸葛川道:"不若让张将军随你北上?有他辅佐,你部如虎添翼。"
诸葛川含笑拱手:"刘伯父安排,川儿自当遵从。"
刘备对张任将军早有耳闻,今日得与共事,实乃幸事。
面对刘备与诸葛川的盛情相迎,张任仍显拘谨,尚未完全适应从刘璋旧部到新主的转变。他只是报以微笑,并未多言。二人见状亦不勉强,心知这位忠义之将既已归顺,假以时日自会融入。
事后,刘备特意向童渊致谢。若非顾及老者年事已高,诸葛川料定主公必会邀请其出山相助。
暮色渐临,涪城刚破半日,城外又见大军整装待发。刘备携诸葛亮、张飞等亲临送行,对即将分兵南北的魏延、黄忠、诸葛川、张任诸将道:"军情紧迫,客套话便不多言。惟愿诸位旗开得胜,待成都再会时共庆功成!"众将肃然领命。
大军备足粮秣后兵分两路:诸葛川部取道梓潼北上葭萌,黄忠魏延则率南路军依诸葛亮父子密授方略出征。两军皆持刘璋亲笔劝降书,若守关将领拒不归顺,方以火炮强攻破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