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灵好奇地问。
她左看看,右看看,怎么看都不觉得那人有圣人模样。
“当然。”
许林毫不犹豫地点头。
如果连圣人的化身都不能成为圣人,这世间还有什么道理可言?
“嗯……”
渊灵一向深信许林的话。
她点点头,又问:“老爷,我们该回山了吗?”
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舍。
难得出来一趟,这些日子看到的人间百态让她兴致勃勃。
一时间,实在不想回到泉山。
许林听了她的话,却摇了摇头:“事情还没结束,怎么能就这样回去?”
“咦?老爷不是已经见过他了吗?”
渊灵有些困惑。
“见他只是第一步。”
许林挑眉轻笑:“接下来,才是关键。”
他一边说着,一边向渊灵招手:“正好,你过来——有件事要交给你去做。”
接着,他在渊灵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渊灵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显然,她对这件事很感兴趣。
唯一让她有些担心的是:
“老爷,如果这么做的话……”
虽然她对三界之事了解不多,
但平时和山中精怪玩耍时,也听过一些传闻。
自然明白老爷交代的事情颇为敏感。
“没关系。”
许林摆了摆手。
“你放心去做,声势越大越好!”
再说,从那天之后,
老聃回到驺城,便向伯夏和父母告别。
独自一人来到陬邑,进入求道阁担任守藏吏,负责管理典籍。
不久后,求道阁正式对天下开放。
第一个进入阁中的,自然是鲁国那些有学问的人。
当时流传的典籍大多刻在木简上,极为珍贵。
像老聃这样出身商贾的人,能读到的书非常少。
因此,这些鲁国读书人一进求道阁,就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藏书竟然如此丰富,几乎让人难以置信。
就连曾经去过周都的公镞子弟也感叹,这里的藏书比邦周的守藏室还要多。
人们很快也注意到这位相貌独特的守藏吏。
起初,大家并没有在意——毕竟哪个书阁都有这样的职位?
但渐渐地,大家察觉到了异常。
许多读书人发现,这位名叫李聃的守藏吏,是个不寻常的人。
他每天埋头读书,只要有人问他读过什么,他都能一一答出,无人能难住他。
甚至他讲的道理,比原书还要深刻玄妙。
有人不服气,故意用难题来刁难,结果被老聃几句话说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离开了。
不出两年,求道阁和其中贤士“李聃”的名声便传遍各国。
五年后,一些精通礼乐的贤者对求道阁与李聃声名日盛感到不满,认为邦周才是礼教正统,怎能让其他地方的藏书更胜一筹?于是许多大贤亲自前往鲁国,想与李聃辩论礼制。但无一例外,他们都被李聃的学识和对天地的深刻见解所折服。曾有一位邦周大贤进入求道阁与李聃交谈三个时辰,出来后只叹道:“今日方知,世间竟有如此贤人。”又过了三年,另一位大贤前来与李聃论道。离开时,旁人问他感受,他答道:“我早闻其贤,本不信之。今日亲见,其犹龙邪?”说完,便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向求道阁恭敬行礼。自此,李聃作为大贤的名声传遍邦周,各国人士纷纷前来拜访。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发现李聃似乎在探寻一种超越礼教的人间真理。有贤者问他为何如此,李聃回答:“礼教非我之道,亦非人间至理。”就在李聃短短八年中名扬列国、几乎尽人皆知之时,鲁国民间却并不怎么关注士大夫之事。李聃的名字在此地流传甚少,相反,这些年鲁国民间热议的是另一件事。传闻鲁国境内出现一名女童,名叫渊灵,据说她是鲁国图腾“泉山主”座下的仙童。她游走于鲁国各地,救苦救难。有时赐人灵丹,助伤者即刻痊愈,甚至让老者重返青春;有时赠予灵水,助残者断肢再生;有时给予仙果,助愚笨者开启智慧。这令民间众人疯狂追寻她的踪迹。虽说这是个仙神治理世间的时代,但百姓何曾见过真正行走人间的仙神?尤其这位仙童救人从不求回报。人们问起时,她只说:“拜昆仑,仙神不知。”“谒泉,山主济世。”凡人们自然不明白这句话中的僭越与惊世之意。他们只知泉山主不仅是福德真仙,更愿在人间显圣。于是,在鲁国境内,“泉山主”的名号如万家生佛,家家设祠祭拜。其声望之盛,甚至盖过了“李聃”的大贤之名。九仙山深处的桃源洞中,一位身形清瘦、气质超凡的道人静坐于洞府内。此人正是阐教金仙之首,修为已达准圣境界的广成子。作为昔日玉虚宫首位击响金钟的仙人,他一直深受元始天尊器重。当年他曾指点三皇之一的轩辕黄帝修行,借此功德成就准圣之位。封神大劫后,元始天尊更将管理人间的权柄交给他。凭借此职,他可调动阐教众仙,权柄极重。此刻广成子却从静修中惊醒,微微蹙眉,指节轻抬推演天机,随即神色骤变。当即起身快步走出洞府,只见云外一只白鹤翩然而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洪荒:我,通天徒弟,成圣斩天!请大家收藏:(m.zjsw.org)洪荒:我,通天徒弟,成圣斩天!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