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长安县。长安县属于长安城的近郊,原本在长安城扩建的时候,西边的长安县与东边的万年县要被扩进城区之中,但考虑到辖区管理和拆迁补偿等问题,长安县整体向西北方向搬迁了十五公里,万年县则向东南整体搬迁了二十二公里。说白了,就是长安的一些高官和贵人在长安县和万年县购置了大量的房产和土地,让普通百姓与他们置换了相对便宜的土地,以牟取暴利。这件事在当年还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两县的百姓进京堵在宫城前告状,因为当时事情闹得很大,因此还死了不少百姓,差点就引起长安城周边的民变。唐王震怒,责令清吏司彻查,十数名高官与贵人人头落地,又对搬迁的百姓做了一定补偿,这才算是平息了风波。此后,长安城还投入一定的资金,帮助两县发展经济,建立商业区,招商引资,这才让两县逐渐稳定,随后也开始稳步发展起来
自唐国建国以来,长安城以及下属县城的良家子弟在成年后都需要进入王下九卫服役。于是长安县、万年县以及后设立在南边的永乐县便成了唐国九卫的主要兵源地,当然还有一些从其他部队卫所之中选拔的精英会被抽调进九卫之中,但所占比例也不过三成而已。今天,李若宁就在狄云静的陪同下前往长安县,因为左威卫的大部分将士就是出自这里,李若宁要来这里慰问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家人。
李若宁没有选择将所有英烈的家人集中在一起发放抚恤金,而是一家一家的走访,发放公主府承诺支付的那部分抚恤金的同时,询问各家有什么困难,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老人孩子需要赡养等等,公主府可以出面帮忙。这是赵肆的提议,他在与李若宁谈及此事的时候,提到了“尊重”二字,李若宁这些时日经历了种种变故与生死,也渐渐的明白了赵肆所要表达意思,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只不过这样一来,一个上午下来,李若宁也就堪堪走完了十几家,按照这速度,全部走访完,需要几个月时间。而且这么走下去,李若宁耗费的精气神也会非常巨大,为此,狄云静也劝过,但李若宁却没有听。就这样,一天下来,基本没怎么休息的李若宁看上去都有些憔悴了,不管怎么说,她今年才只有十六岁。到了傍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回返公主府别院的车队,被长安县中左威卫的家属在路上拦住了。
这些家属,特别是那些英烈的家属拦住车队,不是因为李若宁还没有去过他们家中,而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感动与心疼。感动的是一位天家贵女,可以放下身段,真心诚意的来到长安县看望他们,听他们倾诉,心疼的则是,公主还只是个小女孩,看着她那疲惫的身形,让这些也为人父母,为人妻女的百姓心生怜惜。于是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的组织下,他们来到了公主车队的必经之路上拦住了车队,请求公主殿下不要再这样走访下去了,如果殿下不答应,这些淳朴的百姓就跪在路上不起来,而且也不会再接受公主府发放的抚恤金。就连那些已经拿到抚恤金的人家都来了,他们双手托举着抚恤金的兑换单据跪在路中,恳求李若宁不要再这样走访下去了,否则他们自愿将抚恤金退回。
看着这些跪在路中的百姓,起初,李若宁有些手足无措,也有些感动,甚至为此落下泪来。看到公主哭了,这些百姓慌了,他们以为自己将公主气哭了,慌忙叩首,大呼万死。
“大家快快起身,本宫并不是生气,只是有些难过,咱们唐国的百姓是如此的淳朴,如此的可爱,如此的善良,可本宫,本宫却没有将你们的儿子,丈夫,父亲带回来,是本宫对不住你们。”李若宁走到人群前,有些哽咽的向跪在地上的百姓行了一礼,随后便去扶起跪在最前面的几位老者。
“殿下,殿下啊,儿郎们为国捐躯赴国难,死得其所,这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和我们这些人的荣耀。殿下千万不要自责,殿下一定要保重身体,有您在,我们这些百姓才会有依靠,才感觉未来有希望。殿下啊,就算看在那些为国征战的儿郎的份儿上,恳请殿下爱惜身体。”一位跪在前排的老者哭喊道。
“恳请殿下爱惜身体!”
“恳请殿下爱惜身体!”
“……”一声一声来自百姓的呼喊回荡在长安县的天空之上,这一次,跟着一起跪地高呼的不只是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的家人,还有更多长安县的普通百姓,他们自发而来,跪在路边,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不知道有多少人。这让跟随李若宁而来的狄云静和护卫看去,大为震惊。
这就是师傅所说的民心吗?这就是以真心换真心吗?不知道为什么,李若宁的眼泪就是止不住,到了后来,她竟然蹲在了下去,头埋在自己的膝盖上,双臂环抱着大声痛哭起来。
华灯初上,李若宁眯着有些红肿的眼睛,坐在车上看着外面的夜色,回忆着刚才那一幕幕。唐国建国之初给阵亡将士订下的抚恤金标准在三万飞钱到二十万飞钱之间,像战云珪这样的二品大将军才能拿到最多的二十万飞钱,而大多数低级的军官和士卒最多只能拿到四五万飞钱。那个时候唐国人年均收入也就是两万飞钱左右,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物价在涨,人均那收入也增加到四万左右,但抚恤金只是象征性的提高了几次,最终定在了五万到三十万飞钱之间,相比物价和人均年收入而言,并没有涨多少。而且一直以来,对于这些英烈家人的后续帮扶也一直都是个空白,所以很多的将士血洒沙场之后,其家庭情况急转直下,没过几年就负债累累,老无所依,幼无所养,这也是这些年唐国兵源紧张,而镇南王府和东临党征兵那边兵员充足的原因之一,没办法,人家给的多,赔付的也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风伴月向星河》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清风伴月向星河请大家收藏:(m.zjsw.org)清风伴月向星河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