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分析中心,痕检实验室。
老陈亮出特殊证件,在负责人亲自陪同下进入高度保密的证物处理区。那封带来死亡预言的朱砂信笺,作为关键物证,被小心地保存在真空恒温箱内,上面大部分朱砂字迹已经提取化验过,但仍有一些极其细微的粉末残留附着在纸张纤维深处。
“陈队,这是当时朱砂成分的初步报告。”负责人递上一份文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S),也就是辰砂,纯度极高。但当时因为关注点主要在信的内容和来源上,对朱砂本身的溯源做得不深。”
老陈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目光停留在“伴生微量元素分析”一栏。上面列出了一系列极其微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锑(Sb)、砷(As)、硒(Se)、碲(Te),还有几种稀土元素的痕迹。
“这些伴生元素…能确定产地吗?”老陈敏锐地问道。
负责人推了推眼镜:“理论上可以。不同矿区的辰砂,由于地质形成条件不同,其伴生的微量元素比例就像指纹一样独特。但需要非常精细的仪器和庞大的数据库进行比对,我们这里…做不了。”
“哪里能做?”老陈追问。
“国家地质研究院矿物分析所,或者…一些专门研究古矿物颜料来源的顶尖大学实验室。”负责人回答。
“立刻安排,把剩余所有朱砂残留样本,连同这份报告,用最高保密等级送到国家地质研究院!我要最快速度知道这朱砂的精确产地!”老陈果断下令。直觉告诉他,这微量的“指纹”,可能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第一把钥匙!
离开物证中心,老陈立刻驱车前往程岩基金会的信息处理中心。他需要动用基金会庞大的数据库和隐秘渠道,从另一个方向溯源——那封信的书写习惯、纸张来源、可能的传递方式。
信息中心内,巨大的屏幕上数据流瀑布般刷过。技术人员根据老陈的要求,调取了近三十年来所有与“辰砂”、“特殊符号”、“死亡预言”、“地质工程事故”等关键词相关的公开及非公开档案、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甚至民间传说记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屏幕上过滤掉海量无关信息,最终锁定在几个可疑的关联点上。其中一个点,引起了老陈的高度注意。
“湘西…辰州(今沅陵)…”老陈盯着屏幕上弹出的信息摘要,“历史记载中最高品质的辰砂产地之一,古称‘丹砂之乡’。多用于宫廷御用朱批、道家符箓…以及…赶尸秘术中用于封镇尸变的‘辰砂符’?”
“辰砂符?”旁边一位对民俗学颇有研究的技术员解释道,“湘西赶尸的传说中,辰砂混合特殊药物书写的符箓,据说蕴含纯阳之气,能封镇阴煞,防止尸体异变。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法门。”
封镇?纯阳?老陈的神经猛地一跳!这特性…与曾天衍要求徐岩石准备的“纯阳朱砂”不谋而合!难道那封预言信所用的朱砂,本身就带有某种“封镇”的意图?或者…是某种宣告?
就在这时,老陈的加密手机响起,是国家地质研究院那边打来的,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陈队!结果出来了!太罕见了!你们送来的朱砂样本,其伴生微量元素比例,与数据库里已知的所有现代辰砂矿都不匹配!但是…我们通过比对历史矿样数据库和古代颜料分析文献,发现它的指纹特征,与**湘西辰州一处已废弃超过七十年的古矿洞——‘老鸦硐’** 出产的顶级辰砂,相似度高达98%!那个矿洞在民国末期就因为矿难和‘邪性’传闻彻底封死了!”
湘西!辰州!老鸦硐!
老陈只觉得一股电流从脊椎窜上头顶!预言信的线索、朱砂的源头,竟然指向了千里之外、神秘莫测的湘西!而且是一个早已废弃、充满诡异传闻的古矿洞!
“立刻整理所有关于‘老鸦硐’的资料!尤其是民国末期封洞前的所有记录,矿难细节,所谓的‘邪性’传闻,一个字都不要漏!还有,查!当年有没有幸存者?特别是姓莫的!”老陈对着电话低吼道,他敏锐地感觉到,“莫家沟”与“老鸦硐”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被时间掩埋的恐怖连线!
徐宅,东翼听涛阁。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阁内只点着几盏长明灯,光线幽暗。曾天衍盘膝坐于中央太极图之上,双目紧闭,气息悠长。他面前,摊开着那张通体漆黑的奇异罗盘。
徐岩石、徐曼丽以及几名核心保镖屏息凝神地站在外围,连大气都不敢喘。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檀香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阴冷气息。
曾天衍身侧,摆放着他要求准备的物品:色泽鲜红欲滴的纯阳朱砂、一段纹理致密、隐隐带着焦糊雷纹的五十年雷击桃木心、九盏盛放着粘稠暗红色公鸡冠血的小玉碗。还有几大桶散发着河底泥腥味的淤泥。
“时辰已到。”曾天衍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精光内蕴,再无半分浑浊。他拿起那柄小巧的玉刀,先挑取一些朱砂,口中念念有词,指尖凝聚起一点微弱的白光,快速在雷击桃木心上刻画起来。他刻画的并非寻常符文,而是一种极其繁复、充满几何美感的线条组合,隐隐构成一个不断向内嵌套的三角结构——竟与那LSC核心的几何节点有几分神似,但线条走势更加圆融,带着一种封镇流转的意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石命请大家收藏:(m.zjsw.org)石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