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稍作停顿,让何书记消化这个信息,然后继续:
“现在情况危急。据他原来上海合作的青帮老大传来消息,美国特务组织OSS和国民党保密局联手追捕晓弟,甚至用我“被捕”作为威胁他的筹码。我请求执行'死间计划':让我主动暴露,成为敌人手中的'诱饵'。”
她的眼神坚毅,逻辑清晰地阐述计划的三重目的:
“原因原因有三:
第一,通过我被捕的消息,向晓弟传递明确的信号——这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让他保持警惕。
第二,我要利用这个机会,让晓弟能'顺理成章'地被美国OSS招募。我相信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美方情报机构内占据重要位置。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她向前倾身,压低声音却语气坚决:
“我要让他明白,凭借个人的力量想要摆脱国民党和美国两大势力的围追堵截这是不现实的。既然迟早都是一样被捕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多想想怎么用我们这具有用之身,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多做点事。凭借他的能力、他对国际局势的洞察力,在日特梅机关能帮助到国家;那么如今如果有机会被美国的情报机构招募,他也同样可以在关键时刻影响美方决策,延缓甚至阻止他们直接介入我国的内战。”
何书记(实际是当地地下党负责人)沉默地听着,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陈美娟的计划太大胆,几乎是赴死!但其中蕴含的战略可能性,让他心惊。
他沉吟片刻,问道:“你确定陈晓同志会接受这个安排?”
“我了解他。”陈美娟毫不犹豫地回答,“他痛恨侵略者,痛恨国民党的腐败,痛恨军统保密局的出卖,痛恨内战,但他却和我们一样热爱着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与其被动四处躲避追捕,不如主动出击,到敌人心脏里去继续为祖国效力。用我这个已经'死'过一次的人,换取他在更重要的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机会,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
被震惊了的何书记,他需要立刻向上级汇报。
加密电波穿透山峦,将"夜来香"的提议和关于"夜莺"(陈晓)的完整评估,发送至上级。
回复来得很快。
高层紧急研判,结论如下:
1. "夜莺"陈晓抗日功勋卓着,非战犯。
2. 其匿名向党组织捐赠证明其心向光明。
3. 其战略情报分析能力和对美日了解,是稀缺资源。
4. 根据对美国OSS行事风格判断,他们找陈晓首要目的是"利用"而非"消灭",陈晓本人短期无生命危险。
5. 陈美娟作为其唯一已知软肋,是打破僵局,尝试与陈晓联系并施加影响的最佳切入点。
6. 若能争取陈晓,利用其可能对美方产生的影响力,延缓或减少美方对国民党内战的直接军事介入,战略价值巨大。
最终指示:原则同意"夜来香"同志计划。但需周密部署,尽最大努力保障"夜来香"同志安全,组织将全力营救。同时,启动接触"夜莺"预案。
次日,何书记向陈美娟传达组织决定。
他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夜来香'同志,保重。组织记得你。"
“不需要记住我,”陈美娟笑了,那是将自身化为火炬的释然。"为了弟弟,为了将来,值得。"
计划展开。几天后,陈美娟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以"投亲不遇,生活无着,想去重庆找点活路"为由,离开了三道拐。她辗转来到重庆。
按照计划,她开始在那栋森严的、挂着"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保密局)牌子的办公楼附近徘徊。
她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头发凌乱,面容憔悴,逢人便用带着上海口音的官话,怯生生地打听:"长官,行行好,请问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叫陈晓的人?他是我弟弟,他以前跟我说过他是在为党国服务的,好久没消息了……"
她一天去好几趟,有时在门口一待就是半天,眼神惶恐又执着。行为举止,完全符合一个寻找失散亲人、走投无路的普通妇女。
门口站岗的卫兵起初不耐烦地驱赶,但见她天天来,模样可怜,口音特别,还是找人的,不免多了份"留意"。遇到个“好管闲事”的,消息也就很快报了上去。
重庆保密局的特务们正为OSS催促寻找陈晓姐姐的事情头疼,听到下属汇报,有个上海口音的女人天天在局门口打听一个叫"陈晓"的人,顿时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
"陈晓?上海口音?找弟弟?"负责此事的行动科长眼睛一亮,"抓起来!仔细审!"
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几个便衣特务在保密局大门外,将又一次前来"打听"消息的陈美娟"请"进了局里。
通过简单的审讯,甚至称不上审讯,更像是确认,陈美娟"惊慌失措"地承认了自己是陈晓的姐姐陈美娟,声称当初车辆爆炸是侥幸逃生,弟弟安排她逃到重庆,不过来的路上钱都被抢了,现在生活困苦,只想找到弟弟,找个依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m.zjsw.org)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