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森沉默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陈晓的分析,与他从华盛顿收到的一些来自前线观察员和部分战略分析人员的秘密报告不谋而合。只是,那些报告往往被“政治正确”的喧嚣所淹没。
“你的意思是,”哈里森缓缓开口,“我们在欧洲要硬顶,在亚洲要……灵活?”
“精确地说,是在欧洲进行‘阵地防御’,在亚洲进行‘弹性威慑’。”陈晓精准提炼,“将主要力量用于核心利益区,在次要利益区保持影响力但避免陷入代价高昂的直接冲突。这符合资源最优配置原则,也是与苏联进行长期冷战的最理智策略。”
办公室里陷入长时间的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飞机引擎声,提醒着这里仍是军事要塞。
良久,哈里森深吸一口气,拿起陈晓刚刚阐述要点的记录稿。
“你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也与我们内部一些谨慎的评估相呼应。”哈里森的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认可,“虽然与主流论调不同,但逻辑清晰,考虑了战略全局和长期风险。这份‘有限介入’的思路,我会整理后,作为内部参考,向上呈报。”
陈晓心中微微一松。他知道,这虽然并不意味着他的观点会被采纳,但至少,它被听到了,被送到了更高层的案头。在官僚体系里,这已经是难得的进展。
“感谢您的认可,准将先生。”陈晓微微躬身。
离开哈里森的办公室,走在回“套房”的走廊上,陈晓内心吐槽:总算没白费口水。给美国战略“纠偏”,这活儿比在梅机关忽悠日本人还累,至少日本人有时候还真信。这帮美国佬,个个都觉得自己的民主自由套餐天下第一,硬往别人嘴里塞也不管人家消化不消化。
他知道,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只是开始。围绕如何“遏制”的争论必将更加激烈。而他这个身处太平洋孤岛的“前敌顾问”,能做的就是在关键节点,投下一两颗可能影响天平倾斜的思维砝码。
只是,这份关于“有限介入”的报告,在华盛顿那片更大的政治沼泽里,能激起多大的涟漪?
喜欢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m.zjsw.org)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