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夫特的直接试探无功而返,反而让卡特更加确信陈晓和“远航”有问题。一个过于“干净”和“完美”的目标,在情报领域往往意味着更深层次的伪装。他决定改变策略,放弃正面强攻,转向寻找内部突破口。
“‘远航’结构严密,核心层铁板一块。”卡特在兰利的办公室里,对克罗夫特和几名核心团队成员分析,“但从几次科学家‘消失’的案例看,行动涉及复杂的资金调度、文件伪造和物流安排。不可能所有环节都由最高层亲自执行。总会有外围人员,接触到一些碎片信息。”
他的目光投向人员名单上一个不起眼的名字——汤姆·李,“远航”纽约总部财务部的一名中级助理,美籍华裔,负责处理部分与国际基金和离岸公司相关的资金流水。汤姆工作勤恳,但性格略显软弱,近期因其母亲罹患重病,面临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
“压力,金钱,身份认同的迷茫……完美的突破口。”卡特手指点了点汤姆的照片,“从他入手。尝试策反。不需要他知道全部计划,只要他能提供一些异常资金流向的线索,或者指认某些关键文件经手人,我们就能顺藤摸瓜,申请搜查令,甚至以‘配合调查’名义传唤陈晓!”
“污点证人”计划悄然启动。
……
纽约,“远航”总部。
大卫·科尔的“幽灵”网络,其功能远不止对外情报搜集。在陈晓的授意下,“远航”内部,尤其是涉及敏感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同样处于一套严密的内部监控体系之下。这套体系源于OSS的反间谍手册,结合了商业公司的管理流程,隐蔽而高效。
当汤姆·李因为母亲的病情,第三次向公司申请预支薪水和寻求法律援助时,内部监控系统的警报就被触发了。并非因为他寻求帮助,而是科尔团队注意到,几乎在同一时间,有不明身份的人员开始在其住所附近出现,并试图通过其邻居“偶然”打听他的近况。
“目标可能被外部势力盯上。动机:经济压力与家庭困境。”科尔将一份简报警告放在陈晓桌上。
陈晓看着汤姆的资料,眼神锐利。汤姆确实接触不到“归巢计划”的核心,但他经手的部分资金,确实流向了那些用于掩护科学家撤离的欧洲空壳公司和“咨询项目”。
“卡特动手了,想从内部瓦解我们。”陈晓冷笑,“想法不错,可惜找错了人,也低估了我们的内部管控。”
“要立刻控制住汤姆吗?”米勒语气冰冷,意思明确。
“不。”陈晓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将计就计。他们想要‘污点证人’,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充满漏洞的‘证人’。”
一个精妙的反陷阱开始布置。
科尔团队迅速行动。他们并没有直接接触汤姆,而是通过公司正规的人力资源和员工关怀渠道,快速批准了汤姆的预支薪水请求,并联系了合作的律师事务所,为其母亲提供法律和医疗资源咨询。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汤姆的情绪,也赢得了他的感激。
同时,科尔手下的心理分析专家,通过汤姆的日常工作接触和监控,精准把握了他的性格弱点:谨慎但不够坚定,渴望安全感,在压力下容易被人引导。
几天后,如同预料的那样,汤姆在下班途中被两名自称是“联邦金融犯罪调查机构”的人“礼貌”地请去“喝咖啡”。在一间安全的房间里,克罗夫特亲自出面,没有暴露CIA身份,而是以调查“国际洗钱和非法资金转移”的名义,对汤姆进行问询。
他们先是施加心理压力,暗示汤姆经手的部分资金可能涉及违法活动,他本人可能面临起诉。在汤姆惊慌失措时,又抛出“诱饵”,表示如果他愿意配合调查,指认上级或提供关键信息,不仅可以免于起诉,还能获得一笔可观的“证人保护资金”,用于支付他母亲的医疗费用。
汤姆的心理防线在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下开始动摇。他确实记得一些异常的资金指令,指向几个欧洲公司,用途模糊。在克罗夫特的引导下,他结结巴巴地提供了一些碎片信息,并暗示他的部门主管,财务总监怀斯先生,可能知晓更多内情。
克罗夫特心中暗喜,感觉找到了突破口。他们让汤姆签署了一份初步的证词记录,并约定下次会面时间,要求他尝试复制一些相关的内部文件。
汤姆心神不宁地回到公司。他并不知道,他与克罗夫特会面的整个过程,包括谈话内容通过他身上的微型窃听器,都已实时传回科尔那里。
“鱼咬钩了,但咬的是我们特制的‘假饵’。”科尔向陈晓汇报。
陈晓下令:“收网。”
在下次汤姆与克罗夫特约定会面的前一天,由“远航”内部审计部门发起了一次“常规的、突击性的财务流程合规检查”。检查重点,恰好就是汤姆负责的、涉及国际资金调拨的环节。
在检查中,审计人员“意外”发现,汤姆之前提及的那几笔指向欧洲的“异常”资金流,其最终审批链条中,包含了一份由汤姆自己经手、但当时因“系统延迟”未能及时附上的补充文件。这份文件清晰地表明,这些资金是用于支付一批运往欧洲的“特种工业传感器”的货款,合同编号、商品清单、收货方信息一应俱全,完全合法合规。而所谓的“用途模糊”,只是因为汤姆自己漏掉了这份关键附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m.zjsw.org)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