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五没想到虚影会反水,吓得起身要跑,广亮趁机挥起禅杖,一下将他打倒在地:“还想跑!”
此时,必清带着捕头赶来,将马五牢牢绑住。马五不甘心地嘶吼:“我没输!音蛊还在!它会替我报仇的!”
济公走到断裂的琵琶前,掏出“伸腿瞪眼丸”碾碎,撒在琴身上:“苏姑娘,你的骸骨我会重新安葬,马五也会受到惩罚,安心去吧。”苏怜儿的虚影对着济公深深一拜,化作点点金光消散在空气中。
被迷惑的百姓也渐渐清醒,纷纷对着济公磕头道谢。柳二娘捧着那把断弦琵琶,红着眼眶说:“活佛,这琵琶……该怎么处理?”
“把它送到灵隐寺,在佛前供奉七日,超度苏姑娘的亡灵。”济公说,“以后别买来历不明的旧物件,有些东西藏着的不是念想,是执念。”
处理完戏台的事,已是黄昏。街头的灯笼越发亮了,煮元宵的香气也更浓。广亮揉着肚子:“济公,折腾了一天,咱是不是该回寺里吃元宵了?方丈说伙房煮了芝麻、豆沙两种馅!”
济公却摇着头,指向城外的方向:“先去给苏怜儿找块坟地,她漂泊了这么久,得有个安稳的归宿。”
柳二娘主动说:“我家有块地在城郊,风景好,就让苏姑娘葬在那吧,以后我常去看她。”
众人跟着柳二娘来到城郊,捕头派人挖了坟坑,济公念了段往生咒,将装着苏怜儿骸骨粉末的布包放进坑里。柳二娘在坟前摆了碗元宵,轻声道:“苏姑娘,以后每年元宵,我都给你送好吃的来。”
返回灵隐寺时,月亮已经挂上树梢。寺里张灯结彩,小和尚们正提着灯笼玩耍,方丈站在大雄宝殿门口等候,见济公回来,合十道:“济公,此次你化解了苏怜儿的怨气,又擒住了蛊师,真是功德无量。今晚的元宵,为师特意让伙房多煮了些。”
济公嘿嘿一笑,跟着方丈走进禅房。禅房里摆着一大碗元宵,芝麻馅的流着糖心,香气扑鼻。广亮拿起勺子就往嘴里送,烫得直咧嘴,却舍不得吐;必清则给济公盛了一碗,小心翼翼地吹凉。
“师公,您说明天元宵灯会,还会有怪事发生吗?”必清问道。
济公咬开元宵,甜香在嘴里散开:“说不准。但只要有贫僧在,就不会让妖邪坏了百姓的热闹。”他拿起破蒲扇,扇了扇风,眼中满是笑意。
夜深了,灵隐寺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与街头的琵琶声、笑声交织在一起。钱塘县的百姓们忙着挂灯笼、备元宵,柳二娘的玲珑阁重新开了张,新换了把琵琶,弹出的调子欢快明亮。
济公站在禅房的窗前,望着天边的明月,嘴里哼着小调:“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他知道,这世上还有许多冤屈等着化解,还有许多邪祟等着铲除,但只要他的破蒲扇还在,佛珠还在,就会一直走下去,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窗外的灯笼晃出温暖的光,元宵的甜香飘进禅房。济公打了个哈欠,躺到床上,很快就响起了呼噜声。在他的呼噜声中,灵隐寺睡得格外安稳,就像被他守护的钱塘县一样,在元宵前夜的静谧里,静静等待着灯会的热闹。
第二天一早,元宵的阳光洒进禅房。济公被敲门声吵醒,打开门一看,柳二娘带着百姓们送来的元宵,堆了满满一桌子:“活佛,祝您元宵快乐!这是我们亲手包的,您尝尝!”
济公笑着拿起一个元宵,塞进嘴里:“好吃!大家快去灯会吧,别耽误了热闹!”
百姓们欢欢喜喜地走了。广亮和必清凑过来,看着桌子上的元宵,眼睛都亮了:“师公,我们也去灯会逛逛吧!听说今年有猜灯谜,猜中了有糖画!”
济公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走!去看看钱塘县的热闹,比啥都强!”
三人提着灯笼走出灵隐寺,街头早已人山人海。孩子们追着灯笼跑,小贩们吆喝着卖糖画,琵琶声、笑声、猜谜声混在一起,满是烟火气。济公蹲在糖画摊前,指着最大的龙形糖画:“老板,给贫僧来一个!”
阳光洒在他的袈裟上,暖融融的。毕竟,他是济公,是那个鞋儿破、帽儿破,却最爱看百姓热闹的活佛。
喜欢活佛济公第四部请大家收藏:(m.zjsw.org)活佛济公第四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