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公孙入赘到鲁家后,看到鲁小姐长得十分漂亮,心里喜欢得不得了,但他还不知道鲁小姐不只是长得美,还是个才女,而且这位才女和一般的才女还不一样。鲁编修因为没有儿子,就把女儿当儿子培养。鲁小姐五六岁时,鲁编修就请先生来启蒙,让她读《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开始学分析讲解文章、研读经典,还让她把明代文人王守溪的文章读得滚瓜烂熟,教她写八股文的各个部分,从“破题”“破承”到“起讲”“题比”“中比” ,直到写成完整的文章。给先生的学费很丰厚,先生对鲁小姐的功课要求也和教男孩子一样严格。
鲁小姐天资聪慧、记忆力又好,到现在,明代王鏊、唐顺之、瞿景淳、薛应旗等大家的文章,历年科举考试的优秀范文,还有各省学政主持考试的考卷,她肚子里记了三千多篇。她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说理透彻、笔法老练,辞藻华丽。鲁编修常常感叹:“要是我女儿是个儿子,考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不在话下!”平时没事的时候,鲁编修就和女儿谈论:“八股文章要是学得好,不管写什么,写诗写赋都不在话下,都能写得扎扎实实、有血有肉;要是八股文章没学好,不管写什么,都是旁门左道、不入流的东西!”
鲁小姐牢记父亲的教导,就在梳妆台前、刺绣床边,摆满了一篇篇文章,每天都拿着红笔批注,密密麻麻写满蝇头小字。别人送来的诗词歌赋,她是连看都不看一眼。家里虽然有几本像《千家诗》《解学士诗》《东坡小妹诗话》这类书,她都扔给陪读的侍女采苹、双红看,闲暇时还教她们写几句诗,就当作消遣。
这次招蘧公孙入赘,两家门当户对,两人又郎才女貌,堪称“才子佳人,天生一对”。鲁家人想着蘧公孙的科举学业肯定也很不错,不久就能考上少年进士。可蘧公孙入赘十多天了,新房里书架上摆满了文章,他却根本不放在心上。鲁小姐心想:“这些文章他肯定早就烂熟于心了。”又怀疑:“如今他刚结婚,正沉浸在新婚的甜蜜里,还没顾得上这些学业上的事。”
又过了几天,蘧公孙参加宴会回来,袖子里揣着一本诗集,晚上在灯下吟诵,还拉着鲁小姐一起看。鲁小姐当时不好意思多问,只能勉强陪他看了一个时辰,然后各自睡下。到了第二天,鲁小姐忍不住了,知道蘧公孙坐在前面书房,就拿了张红纸,写下“身修而后家齐”这个题目,把侍女采苹叫来,说:“你把这个送给姑爷,就说是老爷想请他写篇文章。”蘧公孙接过题目,笑了笑,回答说:“我对写八股文不太擅长。而且我到你们家还不到一个月,想做些风雅的事,这种俗套的文章,我懒得写。”蘧公孙以为自己跟才女说这种话很风雅,却没想到正好触到了鲁小姐的忌讳。
当天晚上,女仆走进房间,就看见鲁小姐满脸愁容,眼泪汪汪,不停地唉声叹气。女仆问:“小姐,你刚嫁了这么好的姑爷,是有啥烦心事么,咋这样不开心?”鲁小姐就把白天让蘧公孙写八股文,结果他不愿意写的事说了一遍,还抱怨:“我原本以为他科举学问扎实,很快就能中举人、进士,没想到是这副样子,这不是耽误我一辈子吗!”女仆好一番劝慰。
等蘧公孙进了屋,鲁小姐跟他说话时,语气和脸色都不太好。蘧公孙自己也觉得理亏、羞愧,但是两人谁也没把话挑明。从这以后,两人时不时就闹些小矛盾,鲁小姐心里越想越憋屈。只要一提到科举考试、八股文章,蘧公孙就根本不接话。鲁小姐劝得紧了,他还反过来说鲁小姐庸俗、只看重功名利禄。这让鲁小姐更加烦闷,整天都愁眉苦脸的。
鲁夫人知道了这事,就过来劝女儿:“宝贝女儿呀,你别这么死脑筋。我看新姑爷一表人才,已经很不错了,何况你爹本来就欣赏他是个年轻才子。”鲁小姐却反驳道:“娘,从古到今,哪有没考上进士,还能被叫做才子的人?”说着说着,越想越生气。夫人和女仆赶紧劝:“这是你一辈子的事,别太着急。再说咱们两家家境都这么好,就算姑爷考不上进士、做不了官,难道还能缺了你的吃穿用度?”
但鲁小姐却不认同:“‘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在我看来,还是自己挣来的功名才体面,靠着祖辈的荫庇,那就是没本事!”夫人说:“话是这么说,但也得慢慢劝他,这急不来。”女仆也赶紧打圆场:“要是姑爷真考不上,等将来你生了小公子,从小就按你的想法教导,别让孩子学他爹。家里有你这么厉害的‘老师’,还怕教不出个状元来?到时候你肯定能被朝廷封诰命,这不是稳稳的事嘛!”说完,夫人和女仆都笑了起来。鲁小姐听了,也只能无奈地叹口气,暂时不再说什么。
后来鲁编修听说了这事,也出了两个题目,想试试蘧公孙的学问。蘧公孙勉强写了两篇文章。鲁编修一看,里面全是诗词里的句子,还有两句像《离骚》里的,又有两句出自诸子百家的书,根本不是符合规范的八股文。鲁编修心里也郁闷,却又不好说什么。好在鲁夫人特别疼爱这个女婿,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zjsw.org)儒林外史大白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