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已入深秋,沛县的天空愈发高远,呈现出一种清冷的湛蓝色。阳光失去了夏日的毒辣,变得温煦而明亮,慷慨地洒满大地,催促着田间最后一批粟米垂下饱满的穗头。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的干燥香气,混合着翻耕土地的新鲜土腥味,这是乱世中弥足珍贵的、代表着生存与希望的芬芳。
沛县境内,呈现出一派与外界烽火截然不同的忙碌景象。在萧何高效的组织下,乡间阡陌之上,农人们正抓紧这最后的晴好天气,挥汗如雨地抢收粮食。镰刀划过禾秆的唰唰声,打谷场上传来的连枷起落的砰砰声,以及人们偶尔因为丰收喜悦而发出的粗犷笑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命力的田园交响。
然而,在这片祥和之下,一股无形的、由军师将军府发出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精度,渗透到沛县的每一个角落,夯实着这片新生基业的每一寸土壤。
军师将军府内,赵政正与萧何、曹参进行着一次至关重要的军政会议。阳光透过新换的明瓦,将室内照得一片通明,连空气中浮动的微尘都清晰可见。
“秋收在即,颗粒归仓,乃当前第一要务。”赵政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他看向萧何,“萧功曹,此前推行之‘四柱清册’,于仓廪管理已见成效。现需将此‘明晰账目、责任到人’之法,推及赋税征收。制定新税则,核心在于均平与简省。”
他走到一块悬挂的巨大木牌前,上面用炭笔写着几条纲要。这类似于现代会议室的白板,是他引入的一种直观的议事工具。
“其一,废除部分秦时苛捐杂税,田租按亩收取,定额明确,不得层层加码。其二,徭役折色,允许以钱帛或粮食抵偿部分劳役,减少对农时的侵占。其三,设立‘平准仓’,丰年购入余粮,荒年平价售出,以平抑物价,防备饥馑。”
他的手指点过每一条,思路清晰,直指秦制下民生困苦的根源。“治国之道,首在安民。民安则邦宁,仓廪实而知礼节。苛政猛于虎,秦之覆辙,不可不察。”
萧何凝神静听,眼中闪烁着领悟与兴奋的光芒。这些举措,许多都与他内心的理念不谋而合,但赵政的表述更为系统、透彻,尤其是“平准仓”的设想,简直是神来之笔,能极大增强官府应对灾荒的能力。他立刻应道:“军师深谋远虑!何必当竭尽全力,细化章程,确保新税则顺利推行,使民得实惠,官得清名!”
赵政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曹参。曹参立刻挺直腰板,如同听到号令的士兵。
“曹参。”
“末将在!”
“兵马操练,不可因秋收而有丝毫懈怠。”赵政语气转厉,“此前所授圆阵、锥形阵,需演练至如臂使指。弩机改良进度如何?”
曹参脸上放出光来:“回军师!工匠依您给的图样,已打出三架新弩机,上弦果然省力快捷,射程也远了十余步!就是那复合弩臂的胶合工艺还不甚稳定,正在加紧试验!”
“很好。优先装备斥候与精锐。”赵政赞许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然,强军非仅恃利器。我欲推行‘军功爵制’与‘抚恤制’。”
他再次指向木牌:“凡士卒,论功行赏,斩首、先登、破阵者,皆有明确赏格,或钱帛田宅,或晋升爵等,公正公开,使人人奋勇。凡战殁者,官府抚恤其家小,免其赋役,使士卒无后顾之忧。”
这是融合了秦朝军功爵的激励与现代社会保障理念的产物。曹参听得心潮澎湃,他带兵最知士卒心思,有如此明确的盼头和保障,何愁士气不高?他轰然应诺:“军师圣明!如此一来,儿郎们必效死力!”
会议结束后,萧何与曹参各自领命而去,步履匆匆,充满了干劲儿。
赵政则移步至隔壁一间新辟的“技工坊”。这里炉火正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几名从全县遴选来的最好工匠,正围着那几架新式弩机和几件奇特的农具琢磨、试验。赵政并非要发明什么超越时代的东西,他只是将一些后世证明行之有效的简单原理和结构,结合当下的工艺水平,进行改良。比如,他指导工匠将直辕犁的犁辕改成弯曲的,这样更省力,深耕效果更好;又比如,他提出了“代田法”的轮作休耕理念,并让人在官田先行试验。
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与军事技术的哪怕一点点进步,汇聚起来,就是决定性的力量。
而在另一边,刘邦的“外交”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以“沛公”名义,在县衙旁新建的“招贤馆”内,摆开流水席,接待四方来投之人。三教九流,络绎不绝。刘邦充分发挥了他那套市井智慧与豪爽做派,既能与亡命徒大碗喝酒、称兄道弟,也能与落魄文人谈天说地、表示尊重。
这一日,馆内又来了一人,自称阳武户牖乡人,名叫陈平。此人身材修长,面容白皙,虽衣衫略显破旧,但眼神灵动,举止间带着一股不同于寻常武夫的文士气息。刘邦见他气度不凡,立刻热情接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请大家收藏:(m.zjsw.org)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