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名为‘火种’,”赵政指着一株番茄,“亩产可达千斤,不择地力,耐旱抗病。旁边是改良的龙骨水车,一具可灌田五十亩,节省人力过半。”
郦食其眼中闪过惊异,他蹲下身,仔细观察那从未见过的红色果实,又看了看那精妙的水车图,心中震动。他是辩士,更是务实之人,深知这两样东西对民生的意义,远胜万千豪言壮语。
“汉王忧心百姓,我深信不疑。”赵政的声音从上方传来,“但请问先生,是几句写在竹简上的‘民贵君轻’更能让黔果腹,还是这一株株能结果实、一架架能引水灌田的‘火种’与‘水车’更能安邦定国?”
郦食其一时语塞。
赵政继续道:“《民本策》是路标,指引方向。但真正通往‘民心’的路,需要用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一寸一寸去铺就。汉王若真有心,不妨想想,是急着与我论道,还是先让关中百姓,也能种上这‘火种’,用上这‘水车’?”
他转身,目光如炬,直视郦食其:“请回复汉王,赵政愿以百车‘火种’种苗、十架水车匠人为礼,换取汉中三年不犯我东海商路,并开放边境五市。思想可以交流,但诚意,需用行动证明。”
郦食其深吸一口气,深深一揖:“赵公之言,如雷贯耳。食其必当一字不差,禀明汉王。”
送走心神激荡的郦食其,厅内只剩下赵政与萧何、墨影。
“主公,如此是否太过……直白?若刘邦虚与委蛇,我们岂非资敌?”萧何仍有顾虑。
赵政看着郦食其远去的背影,淡淡道:“刘邦是聪明人。他既然能看懂《民本策》,就明白这些东西背后代表的力量。给他种子和技术,短期内或会增强其实力,但长远看,当他的子民习惯了东海带来的安定与富足,‘民心’会偏向谁?这是一场阳谋,比拼的是谁真正把‘民为本’落在实处。”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更何况,与南方那座‘永续之城’相比,中原的得失,已有了全新的衡量标准。”
话题重回韩信的发现。墨影呈上了更详细的后续报告。
“……据韩将军观察,此城名‘望仙’,内部井然有序,有议事厅、工坊、学堂、粮仓。民众对秦代旧事记忆模糊,但尊崇‘徐公’为始祖。他们掌握精良的冶炼技术(发现疑似高炉遗迹),纺织水平亦不低,且有独特的航海术,使用一种巨大的、配有平衡木的独木舟,可远航……城防坚固,但对韩将军一行并未表现出强烈敌意,允许有限度入内,态度审慎而好奇……韩将军已留下精通古礼和医术者数人,尝试进一步沟通,自身率主力于城外河口扎营,等待下一步指令。”
报告还附上了几份粗糙的临摹图:城郭轮廓、农作物素描、以及一些器物的纹样。
“主公,此城意义非凡!其技术、其人口、其作为海外华夏支脉的象征意义……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中!”萧何语气激动,“应立刻增派兵力,助韩信将军控制此城,迁其工匠、学者,取其典籍、粮种!”
墨影虽未说话,但眼神中也流露出赞同。一座现成的、运转良好的古城,其价值无可估量。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赵政身上。
赵政却再次走到那几盆“火种”面前,用手指轻轻触碰一枚饱满的果实。他的动作轻柔,眼神却无比深远。
“控制?迁移?夺取?”他轻声反问,像是问众人,也像是问自己。
“我们东海立城的根本是什么?”他转过身,目光扫过萧何与墨影,“是强迫与征服吗?”
“不是。”他自问自答,“是‘播种’。是让希望自己生长。”
“那座城, ‘望仙城’,它不是等待我们去征服的领土,它是徐福和他的族人,用一百多年时间,在海外种下的、并且已经茁壮成长的另一棵‘文明之树’!”赵政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与它,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两棵同样扎根于华夏文明土壤,却在不同环境中开枝散叶的树!”
他走到沙盘前,指向代表东海和南方古城的位置。
“我的决定是:”
“一,不回撤韩信。相反,增派一支由格物院顶尖农学家、工学家、医师、史官组成的‘文明交流使团’,携带东海最好的作物种子、工具、书籍、药品,由墨影亲自挑选得力人手护卫,即刻南下,与韩信汇合。”
“二,给韩信的命令变更:他的任务从‘探索与评估’,转为‘保护与交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望仙城’及其居民的安全与独立。他的军队,是保护这座城免受外敌(包括可能觊觎的土着或其他势力)的盾牌,而非指向城内的刀剑。”
“三,交流原则:平等,互利,尊重。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航海术、他们对当地作物的培育经验、他们如何在陌生环境建立并维持社会秩序。同时,分享我们更先进的农具、医术、算学、以及……《民本策》的思想。目标是建立永久性的同盟,互通有无,让文明的薪火,从两点燃成一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请大家收藏:(m.zjsw.org)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