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刚说完,人群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老农挤到前面,对着周勃大声道:“这位将军,俺是乌程县的农户。俺家以前只有两亩薄田,交完税连饭都吃不饱,现在东海给俺分了五亩水浇地,还贷了‘金黍’种子,俺为啥要怕?俺看你是自己没本事让士兵吃饱,才来这里说别人的坏话!”
老农的话像一颗石子扔进水里,周围的百姓纷纷附和:“就是!俺家娃在南海盐场做工,上个月还寄了钱回来!”“东海的官都不打人,还帮俺们修水渠,比以前的官好太多了!”“俺邻居逃去东海的,昨天托人带信说,他家分到的田能打好多粮!”
周勃看着眼前的景象,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嘴唇哆嗦着,却再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项羽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终究还是软了语气:“周将军,你若愿意归附东海,我可以向主公为你求情,保你一条性命。若你不愿,就请离开江东,再不要来此闹事。”
周勃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屈辱,却又很快被绝望取代。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回关中,刘邦肯定会治他“丢了边界”的罪;留在江东,这里的百姓和官员都不待见他。他咬了咬牙,转身对着亲卫道:“我们走!”
看着周勃等人远去的背影,虞子期走到项羽身边,低声道:“将军,你就这么放他走了?他要是去关中搬救兵,对江东不利怎么办?”
项羽摇了摇头,目光望向远处的田野,那里的“金黍”苗正迎着晨光生长,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他走不了。刘邦现在自顾不暇,就算他能回关中,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再说,”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浅笑,“刚才百姓的话,你也听到了。民心在东海这边,就算周勃想搅局,也没人会跟他走。”
虞子期沉默了片刻,突然道:“将军,乌程县的授田事宜,我同意按东海的‘均田令’办。”
项羽有些意外地看向他,虞子期却避开了他的目光,望着那些还在议论的百姓,轻声道:“我刚才看到那个老农说话时的样子,突然想明白了——虞氏的家业,终究是靠百姓撑起来的。要是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虞氏的田产,又有什么用呢?”
与此同时,东海城的议事堂内,赵政正拿着韩信送来的战报,眉头微微皱着。战报上写着:周勃逃往江东,汉营哗变士兵已全部归附,边界流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但关中方向传来消息,刘邦昏迷后,吕后开始插手朝政,任命审食其为郎中令,掌控宫中宿卫。
“吕后……”赵政轻声念出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记得史书里记载的吕后,手段狠厉,极善权谋,刘邦死后几乎掌控了整个汉室。现在刘邦昏迷,吕后提前掌权,不知道会给局势带来什么变数。
萧何站在一旁,看出了赵政的顾虑,躬身道:“主公,吕后掌权,对我们未必是坏事。她刚接手朝政,肯定会先稳固自己的地位,不会立刻对我们发动进攻。而且,审食其无才无德,只会阿谀奉承,有他在,汉地的吏治只会越来越差。”
赵政点了点头,将战报放在案上,目光落在堂外那株“火种”上。如今的“火种”已经长得比人还高,猩红的花朵开得正盛,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映得窗纸上都泛着暖光。他突然想起张良送来的那句“留侯愿观水势”,嘴角露出一丝浅笑:“萧何,你说,张良现在在做什么?”
萧何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主公是想让张良为东海效力?”
“不是让他效力,”赵政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地望着窗外,“是让他看看,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他心中‘顺民心’的道。”
就在这时,墨影卫统领突然走进来,躬身道:“主公,张良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给您的亲笔信。”
赵政有些意外,接过信拆开,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的字迹清隽,正是张良的手笔:“闻江东民心安定,汉营哗变,知水势已顺。良愿往东海,观新政之实,若主公不弃,愿为布衣,助主公安抚民心。”
赵政看完信,递给萧何,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你看,智者终究是会选择顺应民心的。”
萧何接过信,看完后也笑道:“主公,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张良乃天下奇才,若能来东海,安抚民心之事,定会事半功倍!”
赵政却摇了摇头,目光望向窗外的天空——云层正在慢慢散开,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议事堂的台阶上,暖得能驱散所有寒意:“他不是为我而来,是为天下的百姓而来。再说,”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治理天下,从来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靠一群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人。”
墨影卫统领又道:“主公,张良的人还说,张良希望能在三天后,亲自来东海城拜见您。”
赵政点了点头:“好。到时候,我亲自去城门口接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请大家收藏:(m.zjsw.org)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