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屯田区(午后)
塞外的阳光热烈而明亮,照耀着广袤的、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土地。龙且如今换上了工部官员的常服,正蹲在一片田埂边,亲自向围拢过来的老农和屯田兵演示一架新式犁具。
“老伯,您试试这个,‘曲辕犁’。”龙且指着那架明显比直辕犁更轻巧、结构更合理的木铁家伙,“辕头是弯的,转向省力,还加了这‘犁评’和‘犁建’,可以调节深浅,沙地、硬地都好用!”
一位满脸风霜的老农将信将疑地接过犁把,套上耕牛,在田里走了几步,原本需要费力下压的犁头,此刻竟轻松地破开板结的土壤,划出笔直而深浅均匀的沟壑。
“嘿!神了!”老农停下脚步,抚摸着光滑的犁辕,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龙大人,这玩意儿真省力气!以前一天犁三亩地就累得直不起腰,用这个,我看一天犁五亩也不在话下!好啊!今年秋收,咱们这地里,肯定能多打粮食!”
就在这时,樊哙带着一队负责巡逻的民兵路过田边,看到这热闹场景,笑着大声招呼:“龙主事!你这‘新玩意儿’要是真这么好使,我回头就让人画下图样,分发到各郡县的民兵队里去,让他们也跟着学,跟着造!让咱们华绥的田地,都换上这好家伙!”
他边说边从马鞍旁解下一个酒坛,抛给龙且:“喏!陛下让我给你带的!说是上次蓟门关庆功,你守着城头没喝上,这次给你补上!陛下还夸你呢,说你这脑子,比好些读书人还灵光!”
龙且接过酒坛,拍开泥封,一股浓郁的酒香顿时弥漫开来。周围的农户、兵士们闻着酒香,看着田里那架带来希望的新犁,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不知是谁先带头,众人纷纷举起手中各式各样的水碗、木杯,朝着龙且,也朝着兴洛城的方向:
“多谢陛下恩典!”
“多谢龙大人!”
“咱们现在有粮有盐,日子有奔头,再也不怕匈奴来抢了!”
万民宫议事殿(傍晚)
夕阳的余晖将万民宫议事殿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周亚夫手持一份厚厚的卷宗,正向赵政和与会的核心大臣汇报。
“陛下,监察院联合行政院、户部,对战后北境及各边郡的官仓、盐库、互市场所进行了全面审计。账目清晰,物资储备充足,暂未发现贪墨侵占之事。新的‘盐券防伪’措施和‘边贸监督’机制,在各地落实得也颇为顺利。”周亚夫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此外,议事院本月收到了来自三十七个郡、一百余县的‘民生反馈书’,其中大多提及均田制推行后,农户安堵;科举取士,寒门有望;北境大捷,民心振奋。”
赵政接过内侍递上的几份精选的反馈书副本,仔细翻看着。上面有乡老用歪扭字迹写的感激,也有新任县吏对当地弊政的条陈。他的脸上露出了真正舒朗的笑容。
“看来,朕当初提出‘万民之国’,并非只是一句空谈。”他放下竹简,目光扫过萧何、张良、桑弘羊、周亚夫等人,“制度对了,君臣上下同心,将这利民之政推行下去,百姓自然能够感受到,民心自然也就会凝聚起来。”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划过上面的山川河流:“匈奴之患已暂平,内政之基已初定。接下来,我华绥要做的,是修水利,根除水旱之灾;建官道,连通南北西东。要让天下的粮食能北调,北境的皮毛能南输,东海之盐能西进,巴蜀之锦能东传……物阜民丰,流通无阻,这才是真正的‘四海归一’,才是‘万民之国’该有的气象!”
萧何接口道:“陛下所言极是。行政院已命工部尚书宋礼,牵头规划洛水至黄河的运河工程,若能修通,未来从中原往北境转运粮草物资,可节省近半时间与损耗。曹参副使也在督促各地,利用旧有驿道基础,增建、规范‘便民驿站’体系,不仅传递公文,更允许百姓投递诉状、建言书信,直通郡守府乃至监察院,确保民情上达,政令畅通。”
殿内灯火初上,将君臣们的身影拉长。他们不再仅仅是战争中的统帅与谋臣,更是这片土地上,致力于构建一个前所未有之崭新国度的奠基者。
赵政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心中默念:“前世大秦,苛政猛于虎,律法徒为具文,终致天下离心。这一世,朕以民为本,以律为纲,以制度为基石……这条路,看来是走通了。”
一个更加宏大、更加稳固的盛世蓝图,已在他心中,徐徐展开。
喜欢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请大家收藏:(m.zjsw.org)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