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的工作刚刚步入正轨,一种更深沉、更严峻的气氛,如同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流,骤然席卷了整个中国。2020年1月23日,凌晨。
陆宇刚结束一个漫长的夜班,在体育馆临时隔出的休息区里,和衣小憩。手机设定的震动模式在枕头下顽固地嗡鸣,将他从短暂的深度睡眠中拽出。他摸索着拿起手机,眼皮沉重地掀开一条缝,屏幕上密集弹出的新闻推送,像一排冰冷的子弹,瞬间击碎了他所有的睡意——
“凌晨2点,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自今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武汉,封城。
这两个字带着千钧之力,重重砸在陆宇的心上。他猛地坐起身,睡意全无,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尽管早已预感风暴来临,但当这座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以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按下暂停键时,所带来的震撼和冲击,是任何预演都无法比拟的。这不再是某个省份、某个区域的疫情,这是一场关乎国运、需要举国之力应对的战争打响的标志。
休息区里,其他被消息惊醒的同事也纷纷坐起,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低声的议论迅速被一种沉重的寂静取代。无需多言,所有人都明白,“封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疫情远比他们之前想象的更为凶险,意味着武汉正在做出巨大的牺牲,也意味着他们肩上的担子,陡然增加了十倍、百倍。
上午,医院通过视频连线召开了紧急动员会。院领导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嘶哑和前所未有的凝重:“同志们,武汉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形势极其严峻!我们林江,虽然距离武汉有距离,但人员往来密切,输入性风险极高!我们的隔离病区、我们的方舱,就是我们林江的‘火神山’、‘雷神山’!我们必须守住这道防线,绝不能后退一步!”
会议结束后,方舱内的气氛明显变得更加紧绷。防护措施升级,消杀频率增加,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也更加严格。一种“大战来临”的肃杀感,弥漫在体育馆的每一个角落。
陆宇负责的片区里,有好几位患者是武汉返乡人员。封城的消息传来后,他们变得更加焦虑不安,不停地通过手机与家人联系,打听武汉城内的情况,担忧着亲人的安危。
一位戴着眼镜的大学生,看着手机屏幕上武汉空荡街头的照片,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我爸妈还在里面……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陆宇巡查到他床边,默默地递过去一包纸巾。他无法给出任何不切实际的安慰,只能实话实说:“现在封城,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保护更多的人。国家和各地的医疗队都在往武汉支援,你家人会得到照顾的。你在这里安心治疗,早日康复,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年轻人抬起泪眼,看着陆宇包裹在严密防护下、只露出双眼的目光,那目光沉稳而坚定,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他用力点了点头。
工作间隙,陆宇走到方舱边缘,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给苏媛打了个电话。电话几乎是被瞬间接起的。
“陆宇!你看到新闻了吗?武汉封城了!”苏媛的声音带着急切和恐慌。
“看到了。”陆宇的声音有些低沉,“我们这边已经开了紧急会议,防控升级了。”
“那你……你们那边会不会更危险?”苏媛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我们会做好最高级别的防护,别担心。”陆宇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你和念安在家,一定要减少出门,必须出去的话,戴好口罩,勤洗手。”
“我知道,我知道……”苏媛连声应着,“家里你不用担心,我会照顾好念安和自己。你……你一定要平安!”
“嗯,一定。”陆宇郑重承诺。挂了电话,他望着方舱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对家人的牵挂和对疫情的忧惧交织在一起,沉甸甸的。
封城的消息,也迅速在“星火学习群”里炸开了锅。基层医生们发来的信息充满了无助和恐慌:
“陆老师,我们这里也要求全面排查武汉返乡人员了,可我们连像样的防护服都没有!”
“村民开始抢购米面油了,谣言也多了起来,我们说话都没人信了!”
“上面要求设置卡口,测量体温,可这病毒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心里也没底啊!”
看着这些信息,陆宇感到一阵心痛。他知道,基层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他强打精神,在群里发布官方最新的防控指南和科普知识,提醒大家如何在物资匮乏条件下做好最大程度的防护,并鼓励他们:“各位同仁,我们是基层健康守门人,越是恐慌的时候,越需要我们用科学和耐心去引导群众,稳定人心。我们的岗位同样重要,同样是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请大家务必保护好自己!”
放下手机,陆宇深吸了一口带着消毒水味道的空气。武汉封城,标志着抗疫战争进入了全面爆发阶段。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艰难,考验会更加严峻。但他也看到,从国家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一张巨大的防控网络正在急速织就。而他,正站在这张网络的一个节点上。
喜欢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