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初显。
这是一片被洪水彻底重塑过的世界。曾经的山峦被削平了棱角,覆盖着厚厚的、由淤泥、沙石、动植物残骸以及致命黑水沉积物混合而成的、散发着恶臭和辐射的黑色“新土”。大地一片荒凉,几乎看不到任何绿色的生命痕迹,只有一些被洪水扭曲、浸泡得发黑的巨大枯木残骸,如同大地的墓碑,零星地矗立着。河流改道,湖泊移位,地形面目全非。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淡淡的硫磺味和辐射尘埃,但那种令人窒息的、无处不在的水汽压迫感,正在逐渐消退。
浮岛最终搁浅在一片相对平缓、洪水退去后形成的巨大泥滩边缘。当浑浊的泥水终于从筏板下方彻底退去,露出了坚实(虽然泥泞)的土地时,浮岛上爆发出了劫后余生的、震耳欲聋的欢呼和哭泣!人们跌跌撞撞地爬下浮岛,双脚踏上这坚实的大地,亲吻着泥土,哪怕它依旧污秽,却代表着生的希望!
风后指挥着幸存者,将搁浅的浮岛作为临时的营地基础。他们小心翼翼地拆解下部分坚固的芦苇框架和筏板,利用这些材料,结合附近找到的巨石和被洪水冲来的巨大浮木,开始在较高的坡地上搭建简陋但足以遮风避雨的棚屋。轩辕族的技术和知识,在这场与恶劣环境搏斗的生存之战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价值。
风后成了当之无愧的核心。她指导人们如何利用那些被洪水冲刷得异常光滑的黑色岩石(其中蕴含轩辕族熟悉的矿物),用简单的工具开采、切割,建造更坚固的地基和墙壁。她教导人们如何利用残留的“地缚藤”种子和催生技术,快速生长出坚韧的藤蔓,用于捆扎和固定。她改良了原始人类的石器工具,教他们制造更有效率的石斧、石锄。她甚至利用浮岛拆下的部分反重力装置零件,结合简单的杠杆和滑轮原理,制造出了省力的吊运工具,用于搬运沉重的石块和木材。
而那位人类首领,则负责组织人力,分配任务,管理着逐渐融合的族群。轩辕族带来的先进知识和组织能力,与原始人类强健的体魄、对环境的适应力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尽管经历了浩劫,幸存的人类数量仍远超轩辕族),开始了缓慢而有效的融合。语言不通,就用手势、图画和简单的音节交流;生活习惯不同,就在共同的目标——生存与重建——下互相磨合、学习。一个新的、混合了地心科技萌芽与地表人类韧性的原始聚落,在乞力马罗之柱巨大的山影庇护下,如同石缝中的幼苗,顽强地破土而出。
风后没有忘记司通的嘱托。在聚落初步稳定后,她选了一个天空难得放晴的日子。金色的阳光穿透稀薄的云层,洒在泥泞但已显露出些许生机的山坡上。她召集了所有幸存者,包括那位人类首领和他最信任的几个族人。
在聚落中央清理出的一片空地上,风后珍而重之地取出了那个秘匣,以及人类首领保管的那份种子。在所有人敬畏的目光注视下,她小心翼翼地、亲手将那些来自星辰彼岸和地心深处的神奇种子,一粒一粒,播种在被洪水反复冲刷、又被阳光晒得微微发硬的黑色新土之中。
她选择了不同的位置:将那些如同碎钻的星辰种子,播种在最高处的、岩石缝隙间;将碧绿如翡翠的生命种子,播种在聚落边缘、靠近新形成溪流的湿润洼地;将螺旋状的星云种子,播种在背风的向阳坡;将那漆黑如墨的吞噬种子,则深埋在聚落外围、辐射残留最重的区域……
最后,是那两粒水银色的种子(虽然它们已化为司通的茧房,但风后保留了象征性的空位)。她在聚落中心最高的一块平坦黑石上,用清水仔细清洗后,挖开一个小坑,放入两粒普通的、但象征着传承的石子。
“此乃希望之种,”风后用尽可能清晰、缓慢的语调,配合着手势,对围拢的人群,尤其是那些眼神懵懂的新生代孩童说道,“来自星辰的守望者,司通大人,赐予这片饱受创伤的大地的最后馈赠。它们将在此扎根,净化污秽,孕育生机。守护它们,如同守护你们自己的生命,如同守护……守望者大人的意志。”
人群肃穆,连孩童都感受到了仪式的庄严。人类首领带领族人,用最古老的仪式——吟唱简单的歌谣,围绕着播种的土地缓缓舞蹈——表达着对大地、对种子、对那沉眠守望者的敬畏与祈愿。
日子一天天过去。洪水以更快的速度退去,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陆地轮廓。大地依旧荒凉贫瘠,但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在星辰种子播种的高处岩缝里,几天后,竟然真的萌发出点点极其微弱、却顽强闪烁着的、如同星光般的嫩芽!它们纤细得几乎看不见,却能在夜晚散发出微弱的冷光,吸收着稀薄的辐射尘埃。
在洼地的碧绿种子处,一片指甲盖大小的、晶莹剔透如翡翠的嫩叶,破开了黝黑的泥土,贪婪地吸收着阳光和水分,散发出纯净的生命气息,周围的空气似乎都清新了一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尼巴鲁的猫请大家收藏:(m.zjsw.org)尼巴鲁的猫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