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尝试比刚才好了些,可节奏依旧混乱。第一队退得太快,第二队没跟上,出现了明显的火力空档;第三队急于表现,提前跨出一步,差点和第二队撞在一起。王巢没有再呵斥,只是拿着木棍在地上画着队列位置:“第一队退到这里,第二队从这里上前,间距两尺,谁也别越线!”
太阳渐渐升高,训练场上的枪声此起彼伏,硝烟味呛得人嗓子发紧。队员们的额头渗满汗水,手指因反复装弹而磨得通红,可没人敢停下——他们亲眼见过燧发枪打穿木板的威力,更知道这“三段射”是挡住土匪的关键。
老栓在第三队,他的装弹速度最慢,每次轮到他上前射击,手都要抖半天。刚才第一队退开时,他慌着装弹,把引药撒了一地,被队长骂了一句。此刻他咬着牙,按照王巢教的步骤一步步来:清理药池、倒引药、装弹药、压实、扳动燧石……动作虽慢,却再也没出过错。
“第三队,射击!”
老栓深吸一口气,将枪托抵紧肩窝,右眼对准准星,瞄准了远处的木靶。随着扳机被扣动,枪响的瞬间,他死死顶住后坐力,没有像第一次那样趔趄。虽然子弹还是偏了靶心,打在了木靶边缘,可他脸上还是露出了笑容——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射击,没有出错。
狗蛋所在的第二队进步最快,少年眼神亮,学东西快,很快就掌握了装弹节奏。轮到他上前时,他稳稳举枪,枪响后立刻退到队尾,手指翻飞间已开始清理枪管,动作比不少老兵还利索。
王巢在队伍间巡视,看着队员们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渐渐找到节奏,眼神里多了几分满意。虽然火力衔接还有空档,装弹速度也参差不齐,但最关键的——他们已经有了“轮换”的意识,知道要等着前一队退开再上前,明白装弹时要顾着自己的节奏。
正午时分,训练暂停。队员们坐在地上,一边擦拭着燧发枪,一边互相交流着技巧。老栓拿着通条,学着狗蛋的样子擦拭枪管:“你这装弹速度咋这么快?教教我呗。”
狗蛋笑了笑,演示着倒引药的动作:“引药别倒太多,刚好盖住药池就行,不然浪费还容易炸膛。压实弹药的时候,通条要直着往下压,别歪了。”
不远处,赵大勇正和吴刚等人讨论着训练中的问题:“刚才第二队退的时候还是有点乱,下午得让他们多练几遍轮换顺序。”
吴刚点点头:“我看第三队的装弹速度太慢,得单独抽几个人出来补练,不然三段射的节奏根本跟不上。”
王巢走过去,听到他们的讨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得对。下午分两组练,一组练轮换顺序,一组练装弹速度,一个时辰后再合练。”
下午的训练更加针对性。赵大勇带着各队队长先练熟轮换步伐,确保每队进退有序;王巢则盯着装弹慢的队员,手把手纠正他们的动作。“倒引药时手腕别抖,”他握着老栓的手,帮他控制药量,“你看,这样刚好,既不浪费又能打响。”
老栓跟着他的动作练习了几次,果然快了不少,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谢公子,这下我终于摸准门道了!”
夕阳西下时,三百人再次进行三段射合练。随着王巢一声令下,第一队整齐上前,枪响后有序退到两侧;第二队立刻补位,枪声紧随其后;第三队接上时,第一队已完成装弹,准备第二轮射击。
虽然中间还是有短暂的火力空档,装弹速度也没能完全统一,但硝烟中已能看到清晰的火力衔接痕迹。当最后一轮枪响结束,队员们看着远处木靶上密密麻麻的弹孔,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王巢站在土台上,看着眼前的队伍,调出系统面板。面板上显示“护庄队三段射熟练度:35%”,虽不算高,却已是质的突破。他嘴角扬起一抹笑意——从一群连枪都不会握的佃户,到初步掌握三段射的护庄队员,他们只用了一天时间。
“都停一下!”王巢高声道,“今天的进步值得夸,但别以为这样就能打赢土匪!明天继续练,我要看到火力衔接没有空档,装弹速度再快一倍!”
“是!”队员们齐声应答,声音里满是干劲。他们将燧发枪仔细擦拭干净,整齐码放好,腰间的沙袋虽还沉甸甸的,脚步却轻快了许多。
夜色渐浓,训练场的篝火渐渐燃起。王巢看着队员们围着篝火讨论枪术的身影,又望向黑风寨所在的远山,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燧发枪已在手,三段射已入门,剩下的三天,只需打磨细节。
七天之期,已不足四天。这场硬仗,他越来越有把握了。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龙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