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一条,把水师将士的家属都安置在营地东侧的新村落里,盖砖瓦房,分两亩菜地,由民团派人守护。”沈文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公子是想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死心塌地跟着咱们?”
“不止如此。”王巢望向窗外,“家属在蓬莱扎根,将士们才会把蓬莱当成自己的家,守护海疆就是守护自己的亲人。”
条例公布的那天,水师营地炸开了锅。当文书念完“击沉敌船赏银五十两”时,将士们瞬间欢呼起来;听到“临阵退缩立斩不赦”,又立刻安静下来,眼神里多了几分凝重。阿水攥着拳头,对身边的阿木道:“咱哥俩得好好练炮,将来击沉几艘倭寇船,不仅能升官,还能给爹娘盖新房子!”阿木用力点头,手里的炮锤握得更紧了。
家属安置的消息更是让将士们激动不已。水师统领赵三的媳妇刚生下孩子,正愁没地方住,听说能分到砖瓦房,立刻拉着邻居去营地东侧看——那里的地基已经打好,工匠们正忙着砌墙,远处的菜地里,嫩绿的菜苗已冒出芽。“以后咱就在这儿安家了!”赵三媳妇抹着眼泪笑了,从前跟着丈夫颠沛流离,如今终于有了安稳的归宿。
十日的时间转瞬即逝,十艘新福船的改造已近尾声。老陈带着工匠们给最后一艘船的船舷钉上铁板,铆钉敲得密密麻麻,像给船身穿上了一层坚硬的铠甲。王巢登上船,检查了合并后的淡水舱与弹药舱,又试了试火炮架设位的稳固性,满意地点头:“不错,比上次的改造更精细了。”
此时,五艘侦查快船也已下水。快船体型小巧,三角帆升起时如飞燕掠过水面,四名水手划动船桨,船速比福船快了近两倍。老陈亲自掌舵,驾着快船在港口绕了一圈,回来时满脸得意:“公子您看,这船转弯灵活,浅滩也能过,用来侦查再合适不过!”
王巢当即下令:“每队配一艘快船,每日清晨出海侦查,午时返回汇报,重点探查渤海湾西侧的倭寇动向。”周海立刻安排人手,挑选出最熟悉海况的水手担任快船斥候,还给每艘快船配备了望远镜——这是王巢特意从系统兑换的简易教具,虽倍数不高,却能看清数里外的船只。
扩编后的水师首次合练定在七月初一。这天清晨,十五艘战船齐聚港口,五队水师将士身着统一的藏青色号服,在甲板上列成整齐的方阵。周海站在主舰的指挥台上,挥动令旗:“各队注意,成雁形阵,向渤海深处航行!”
五队战船立刻行动起来,主舰在前,副舰紧随,快船在两侧警戒,十五艘船排成整齐的雁阵,帆影连天,炮口齐整,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笔直的航迹。讲武堂毕业的骨干们站在各船的指挥位上,沉着地下达指令:“左舵半圈!”“收帆三成!”“快船汇报前方情况!”
王巢站在首艘主舰上,看着船队有条不紊地航行,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想起刚接手水师时,水手们晕船呕吐、操炮手忙脚乱的模样,再看如今,将士们在颠簸的甲板上稳如泰山,协同操炮的速度已能达到一息,这便是纪律与训练的力量。
“公子,前方发现不明船只!”快船斥候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周海立刻下令:“各队做好战斗准备!火炮上膛,快船查明情况!”将士们瞬间行动起来,装弹手抓起子炮塞进炮膛,定角手调整炮口角度,点火手握紧了引信,整个船队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片刻后,快船传回消息:“是登州府的运粮船,悬挂着官府旗号!”周海松了口气,刚要下令解除警戒,王巢却抬手阻止了他:“不用解除,就以运粮船为目标,练一次实弹瞄准。”
令旗挥动,各船的火炮纷纷对准运粮船的方向——当然,炮口刻意抬高了几分。“瞄准!”周海一声令下,炮口齐刷刷地转向,准星对准了运粮船旁的海面。“放!”随着一声令下,十几门火炮同时开火,炮弹呼啸着飞出,在运粮船旁的海面上炸起整齐的水柱,溅起的水花洒落在运粮船的甲板上。
运粮船上的船工吓得纷纷趴在甲板上,待反应过来,才对着水师船队连连作揖。王巢看着这一幕,对周海道:“这就是实战的感觉,将来遇到倭寇,就要有这样的反应速度。”
合练持续到午后,船队返航时,港口早已挤满了围观的百姓。水师将士们站在甲板上,身姿挺拔,脸上带着自豪的神色。赵三的媳妇抱着孩子站在人群里,看到丈夫站在指挥位上,忍不住对身边的人说:“那是俺当家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傍晚,水师营地举行了庆功宴——不是庆祝打了胜仗,而是庆祝水师扩编完成。营地里摆满了酒桌,炖肉的香气弥漫四方,将士们端着酒碗,高声唱着王巢教的水师歌谣:“渤海潮,卷巨浪,我是水师好儿郎。操火炮,守海疆,倭寇来了一扫光!”
王巢端着酒碗,走到将士们中间,高声道:“今日水师扩编,只是第一步!将来,咱们要让渤海湾里再也见不到倭寇的船,要让蓬莱的百姓能安稳打渔、安心种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龙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