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掌柜放心,我们预付三成定金。”沈文取出五百两白银放在桌上,“只是有个要求,所有丝绸都要用油纸包裹,再装入木盒,确保海运时不受潮;另外,尺寸要统一,方便船上堆放。”
张万春眼睛一亮,五百两定金可不是小数目,他立刻拍着胸脯保证:“沈先生尽管放心!小店的工匠都是老手,包装绝对严实,半月后定能交货!”他深知蓬莱水师近来名声大噪,能搭上王巢这条线,将来的生意定然源源不断。
离开青州,沈文马不停蹄地赶往苏州。苏州的李记瓷窑坐落在太湖边,窑火日夜不熄,烧制的青花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闻名。窑主李秋白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听闻沈文的来意后,却皱起了眉头:“沈先生,青花瓷易碎,海运风险太大,小店怕是不敢接这单子。”
“李窑主放心,我们有专门的包装方法。”沈文早有准备,取出王巢画的包装图纸——在木盒内铺上棉絮,将瓷器嵌入特制的凹槽,再用稻草填充缝隙,最后封上油纸。“按这个方法包装,就算船身颠簸,瓷器也不易碎。”
李秋白接过图纸,仔细看了半晌,眼中渐渐露出赞许之色:“王大人果然心思缜密!这包装方法确实稳妥。”他沉吟片刻,“只是优质的青花瓷烧制周期长,您要的两千件,至少得一个月才能完成。”
“无妨,我们等得起。”沈文立刻预付了八百两定金,“但有一条,瓷器底部要刻上‘蓬莱’二字,若是销路好,我们还会大量订购。”他知道,刻上标记既能彰显蓬莱的实力,也能防止坊子以次充好。
李秋白欣然应允:“没问题!半月后先给您送五百件样品,您满意了我们再继续烧制。”
与此同时,王巢也没闲着。他召集了蓬莱本地的茶商,收购了一批本地的粗茶,又派人去福建武夷山茶区,订购了两千斤岩茶与铁观音。茶商们听说王大人要做海贸,纷纷主动降价,还承诺帮忙联系茶农,确保茶叶的品质。
“公子,福建那边回信了,武夷岩茶要下个月才能采摘,不过茶农愿意提前预留最好的茶叶,咱们预付两成定金就行。”负责联络茶区的护卫回来禀报,“另外,他们还说可以帮忙用锡罐密封,保证茶叶运到海外还是香的。”
王巢点点头,心中越发笃定。丝绸、瓷器、茶叶的货源都已落实,只要能按时交货,海贸的第一笔生意就能成。他走到院子里,望着远处的蓬莱港,水师的战船正在进行最后的试航,帆影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此时,周海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公子,胡掌柜传来消息,日本的中间商愿意以每斤茶叶一两白银的价格收购,硫磺按每百斤五两白银换,比咱们预想的价格还高!”
“好!”王巢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让胡掌柜稳住对方,等咱们的货物一到,立刻启程赴日。”他知道,这第一笔海贸不仅能换来白银与硫磺,更能打通海外的渠道,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半个月后,沈文带着青州的丝绸样品回到蓬莱。王巢拿起一匹云锦,只见上面绣着展翅的凤凰,色彩艳丽,质地轻薄,确实是上等货色。“不错,就按这个标准交货。”他满意地点头,“苏州的瓷器样品什么时候到?”
“再过五天就能到。”沈文递上账本,“青州的丝绸总价一万两,预付了三千两;苏州的瓷器总价一万五千两,预付了四千五百两;福建的茶叶总价八千两,预付了一千六百两,目前还剩两万多两白银,足够支付后续款项。”
王巢接过账本,仔细看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用炭笔在蓬莱港与日本长崎港之间画了一条航线:“周海,你安排三艘福船,两艘装货物,一艘护航,下月初一准时出发。”
“喏!”周海轰然应诺,转身去安排战船与水手。
五天后,苏州的瓷器样品如期送到。打开木盒,五百件青花瓷整齐排列,釉色明亮,花纹精美,底部的“蓬莱”二字清晰可见。王巢拿起一个青花碗,轻轻敲了敲,声音清脆悦耳,确实是优质的瓷器。
“通知李窑主,按这个标准烧制剩余的瓷器。”王巢对沈文说,“另外,让火药坊的工匠准备好,等硫磺一到,立刻开始大批量制造火药。”
沈文应声而去,议事堂内只剩下王巢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飘落的秋叶,心中思绪万千。海贸不仅能换来战略物资与白银,更能让蓬莱与海外建立联系,获取更多的信息与技术。在这个乱世之中,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此时,一名护卫匆匆跑来:“公子,登州知府派人送来书信,说愿意为咱们的海贸提供通关文牒,只求能分一成利。”
王巢轻笑一声,登州知府果然是见钱眼开。他接过书信,提笔写下“可”字,让护卫带回。“一成利换通关文牒,值了。”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深秋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上的海图与货物清单上。王巢知道,海贸的大船即将起航,这不仅是一次商业冒险,更是蓬莱走向强大的重要一步。只要能打通这条航线,蓬莱的根基将更加稳固,未来的道路也将更加宽广。
他拿起一枚青花瓷片,在阳光下细细端详。这小小的瓷片,承载的不仅是精美的工艺,更是蓬莱的希望与未来。而他,将带着这份希望,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龙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