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接过海图,只见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倭寇常出没区”“风暴多发带”,用绿笔标注了“安全锚地”“淡水补给点”,比寻常海图详细百倍。赵三激动道:“有此海图,咱们如虎添翼,定能平安往返!”
日上三竿,晨雾散尽,海面风平浪静,正是起航的好时机。王巢走到码头中央,拔出腰间的佩剑,指向东方的海平面:“扬帆!起航!”
“扬帆!起航!”水手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得海浪翻涌。绞盘转动,风帆缓缓升起,十五艘商船依次驶出泊位,五艘战船紧随其后,分成三队,朝着不同的方向驶去。赵三站在“威远号”的船首,挥舞着旗帜向王巢告别;李山的船队在驶过码头时,水手们唱起了雄浑的号子;周海的战船则鸣响了礼炮,炮声在海面上久久回荡。
王巢站在石阶上,直到船队的帆影变成海平面上的小点,才转身离去。沈文跟在他身后,笑着说道:“公子,此次船队规模翻倍,三路齐发,回来怕是能赚得盆满钵满。账房估算,扣除成本与商户分成,纯利至少能有三十万两,还能换回大量硫磺、硝石。”
“三十万两只是保底。”王巢语气平静,“我更看重的是情报与渠道。大阪港若能打通,日本市场的份额就能扩大;马六甲的香料渠道若能建立,咱们的货物就能搭配香料一起出售,利润更高;吕宋的殖民势力情报,更是将来布局南洋的关键。”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让斥候快船每日巡查航线,一旦发现倭寇或不明船只,立刻回报,绝不能让船队出事。”
沈文连忙应道:“我这就安排!斥候快船已备好干粮与淡水,每三日传回一次消息。”
船队出发后,蓬莱港并未沉寂,反而更加忙碌。老陈带着工匠们在码头扩建泊位,新的仓库正在拔地而起,准备迎接返程船队带回的货物;账房先生们忙着核算前期账目,与商户沟通后续合作事宜;火药坊、铁匠坊开足马力生产,将硫磺、硝石制成火药,把铜矿锻造成火炮零件,为水师扩充做准备。
十日之后,第一艘斥候快船传回消息:赵三的日本船队已顺利抵达大阪港,货物刚卸下就引发抢购,丝绸被当地贵族以每匹五十两的价格买下,茶叶更是被中间商包圆,初步交易额已达十五万两;李山的南洋船队在途中遇到一艘荷兰商船,按王巢的吩咐避而远之,观察到对方船只配备十八门火炮,船员约百人;周海的吕宋船队已接近目的地,尚未发现异常。
王巢正在讲武堂视察学员训练,听到汇报后,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荷兰商船的火炮数量在他意料之中——登州战船目前每艘配备十二门佛郎机炮,虽略逊一筹,但凭借改良火药的威力,未必没有一战之力。“让李山继续观察,记录荷兰商船的航行速度、转向灵活性,尤其是火炮的射击频率。”他对传信的亲兵说道。
亲兵领命离去,周先生走到王巢身边,抚须笑道:“公子深谋远虑,未雨绸缪。如今咱们有海贸之利、火器之强、民心之向,即便将来朝廷有变,也能自保无忧。”
“自保只是第一步。”王巢望着正在进行实弹射击的学员,子弹穿透靶心的声音清脆悦耳,“这乱世之中,唯有主动出击,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等此次船队带回足够的硫磺、硝石与情报,咱们就扩建水师,再造十艘改良福船,让登州的帆影遍布东洋与南洋。”
周先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公子之志,远超常人。老夫定竭尽全力,为公子培养更多可用之才。”
第二艘斥候快船传回更详细的情报:赵三在大阪港不仅完成了货物交易,还与当地的药材商达成合作,对方愿以每斤二十两的价格收购人参、当归等中药材,订单量达三千斤;李山在马六甲港与阿拉伯商人接触,得知荷兰人垄断了当地的香料贸易,西班牙人则控制着吕宋的白银开采,双方矛盾尖锐;周海已在吕宋与西班牙殖民当局会面,对方对登州的瓷器极为满意,提出用白银与硝石交换,还隐晦表示希望购买登州的火药。
“火药绝不能卖。”王巢看到“购买火药”的字样,立刻沉下脸,“让周海明确拒绝,就说火药是军事物资,哪怕一斤也不能外流。但可以暗示对方,咱们愿意长期供应瓷器、丝绸,若他们能提供硝石与铜矿,价格可以优惠。”
沈文连忙记下:“我这就让斥候快船传信给周海,让他按公子的意思回复。另外,赵三那边的药材订单,咱们库房里有两千斤,不够的部分可以从青州药商那里收购,正好能填补缺口。”
“嗯。”王巢点头,“告诉赵三,药材交易按他谈的价格来,但要确保药材品质,不能用陈货糊弄对方。这是咱们打开日本药材市场的第一步,必须做好。”
秋意渐浓,蓬莱港的码头开始准备迎接船队归来。仓库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民夫们提前集训,账房先生们备好算盘与账本,商户们更是每日都来码头打探消息,盼着自家的货物能带来丰厚的回报。张万贯几乎天天守在码头,望着东方的海平面,嘴里念叨着:“该回来了,该回来了,这趟怎么比上次久了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龙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