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李正上前一步,对着王巢拱手道:“将军,清理战场、照顾伤员都是咱们该做的,您和弟兄们为了保护咱们,连命都豁出去了,咱们做这些算得了什么!”
“多谢老丈。”王巢拱手回礼,“那就麻烦乡亲们了,物资分的时候一定要公平,孤寡老人和孤儿寡母要多给些。”
李正连声应下,带着百姓们忙碌起来。夜色渐深,寨内的灯火却依旧明亮,士兵们与百姓们各司其职,脚步声、说话声、工具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没有丝毫杂乱。
次日清晨,王巢刚走出营帐,便看到几名穿着青色长衫的年轻人围在一起,手中拿着纸笔,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他们是王巢从队伍中挑选出的识字士兵,组成了临时的“讲武堂学员”,专门记录作战经验。
“公子,您来了!”看到王巢,为首的学员周文立刻迎上来,手中捧着一叠写满字的纸,“我们把这段时间的游击战术和袭营经验整理了一下,您看看行不行。”
王巢接过纸页,仔细翻阅起来。上面详细记录了“一线天”伏击战、夜袭滦州粮仓、落马坡截杀战等十二场战斗的经过,包括地形选择、兵力部署、战术配合等细节,甚至还标注了每次战斗的得失——比如“红石山之战,火枪兵射击间隔过长,需加强速射训练”“柳河桥伏击,对民夫的安抚工作不够及时,导致部分民夫受惊逃跑”。
“做得很好。”王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把这些内容再梳理一遍,分成‘游击战术要点’‘袭营流程’‘军民配合注意事项’三个部分,取名叫《袭营与游击战术纪要》。定稿后抄录几份,分发给各营将领,作为后续训练的参考。”
周文兴奋地应道:“是!我们今天就修改定稿!”
王巢点了点头,又叮嘱道:“要客观记录,不光要写胜利的经验,更要写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弟兄们才能不断进步。”
接下来的几日,清风寨始终处于忙碌而有序的状态。战场清理工作已接近尾声,阵亡士兵的墓碑在向阳的山坡上整齐排列,每块墓碑前都放着百姓们送来的野花;伤兵营的伤员们得到了悉心照料,已有数十名轻伤员伤愈归队;讲武堂的学员们也完成了《袭营与游击战术纪要》的定稿,抄录了十余份,分发到各营。
正月初八,王巢召集全体将领在大帐中议事。帐内,《袭营与游击战术纪要》被挂在墙上,旁边是新绘制的永平府防务图。王巢指着纪要道:“这段时间的战斗,咱们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份纪要就是咱们的‘兵法’,各营要组织士兵学习,尤其是新兵,必须熟练掌握。”
李虎挠了挠头:“公子,俺们这些大老粗不认字,咋学啊?”
“让讲武堂的学员去各营讲解,结合沙盘演示。”王巢笑道,“不光要学战术,还要学纪律,咱们是明军,是百姓的靠山,必须严守军纪,不能让百姓失望。”
众人齐声应道:“喏!”
陈武又补充道:“祖将军派人送来消息,说朝廷可能会派使者来永平府视察,让咱们做好准备。封存的物资已经整理好了,随时可以上交。”
“好。”王巢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但咱们不能松懈。后金只是暂时撤退,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接下来,咱们要一边休整,一边训练,还要协助百姓恢复生产,只要咱们军民一心,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帐外的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落在将领们的脸上,映出他们坚定的神情。帐外,士兵们正在进行战术训练,呐喊声震彻山谷;远处的田地里,百姓们正在开垦荒地,犁铧翻起新土,透着勃勃生机。
王巢站在帐口,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清理战场不仅是掩埋遗体、清点物资,更是整理过往、积蓄力量。他知道,这场与后金的较量远未结束,但只要这支队伍不散、百姓的支持不变,他们就一定能守住这片土地,迎接真正的胜利。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龙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