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忧心忡忡地说:“那咱们该怎么办?要不要派人去联络吴三桂,许给他高官厚禄,让他率军归顺咱们?”
王巢摆了摆手:“不可。吴三桂现在还在辽东,没有明确的反叛迹象,咱们若是贸然联络他,只会打草惊蛇,让崇祯帝和李自成都对咱们产生警惕。眼下最要紧的,是密切关注吴三桂的动向,同时做好应对北京陷落的准备。”
他走到案几前,拿起一支狼毫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快速写下几道命令:“即刻传我密令,给潜入北京的间谍!”
“第一,命间谍立刻联络北京城内的山东商会会长张万堂,让他动用商会的所有资源,在京城内囤积粮食和药品。粮食从咱们在通州的秘密粮仓调拨,药品从山东医学院紧急调运,务必在一个月内,在京城内设立十个秘密粮站和五个秘密医馆,每个粮站囤积粮食五千石,每个医馆储备足够救治一千人的药材。这些粮站和医馆,对外以‘山东商号’的名义经营,对内则作为咱们后续安抚百姓的据点。一旦北京陷落,立刻开仓放粮、免费施药,稳定民心。”
“第二,让间谍密切关注吴三桂部的动向,每日记录他的行军路线、士兵的情绪及粮草的供应情况。重点探查他与后金和李自成的联络——派人盯紧吴三桂的幕僚和亲属,若是发现有后金或大顺的使者与他们接触,立刻上报。另外,收集吴三桂在京城的家产和亲属的信息,若是他有反叛的迹象,咱们也好有应对的筹码。”
“第三,令间谍混入皇宫,探查崇祯帝的应对策略和朝堂的动向。重点关注崇祯帝是否有南迁的打算——据说南京的官员已经上书,请崇祯帝迁都南京,以避流寇锋芒。若是崇祯帝决定南迁,咱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沿途接应;若是他决定死守北京,咱们也要做好北上复京的准备。”
“第四,让间谍联络北京城内的锦衣卫和东厂的旧部——山东锦衣卫分舵在京城内有不少眼线,都是当年咱们安插进去的。让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收集明朝廷的军饷储备、兵力部署及官员的贪腐证据。这些证据,将来咱们北上复京时,或许能用来安抚民心,清算那些蛀虫。”
一道道密令写好后,王巢将信纸折叠好,交给贴身侍卫:“用最快的速度,通过鸽信传给北京的间谍。告诉他们,任务艰巨,务必小心谨慎,若是遇到危险,立刻启动应急预案,撤回山东。”
侍卫接过密令,躬身退下。李铁看着王巢沉稳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哪怕北京的局势已经如此糟糕,这位“山东王”依然能保持冷静,通过间谍网在京城内布下一盘棋,为后续的行动做好准备。
“将军,”宋应星忽然开口,“北京城内的山东商会,虽然实力雄厚,但在京城内囤积如此多的粮食和药品,恐怕会引起明朝廷的怀疑。要不要让他们分批次、分地点囤积,以降低风险?”
王巢点了点头:“说得好。让张万堂把粮食和药品分成小批量,通过不同的商号和运输渠道运入京城,分别储存在不同的仓库里。每个仓库的粮食不超过一千石,药品不超过两百人份,避免引人注目。另外,让他们与京城内的其他商帮合作,比如山西商帮、徽商,以‘联合经商’的名义,掩盖咱们的真实目的。这些商帮在京城内根基深厚,有他们的掩护,咱们的行动会更安全。”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告诉张万堂,若是明朝廷查问粮食和药品的来源,就说是‘山东商人响应朝廷号召,捐粮捐药助饷’。崇祯帝现在急需粮食和药品,就算知道其中有猫腻,也不会过多追究。咱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光明正大地在京城内囤积物资。”
宋应星点了点头,转身去安排与山东商会的联络事宜。李铁则有些担忧:“将军,若是北京真的陷落,咱们北上复京,需要动用大量的兵力和粮草。如今咱们既要防备李自成,又要关注张献忠,还要为北上复京做准备,兵力和粮草会不会不够用?”
王巢走到《大明疆域图》前,手指从山东划到北京,又从北京划到辽东:“兵力和粮草,确实是个问题。但咱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否则一旦北京陷落,天下大乱,咱们就会失去复兴大明的最佳时机。这样,你立刻去安排,从陆军中抽调五万精锐,组成‘北上复京预备军’,在德州、沧州一带进行强化训练,重点演练城池攻防和长途奔袭;从粮仓中调拨十万石粮食,储存在德州、通州的秘密粮仓里,作为北上复京的军粮储备。另外,让军工坊加快生产后膛炮和蒸汽火炮车,为北上复京预备军配备最先进的武器。”
李铁抱拳应道:“末将遵命!”
命令传下后,济南城再次忙碌起来。陆军的士兵们接到命令后,迅速在德州、沧州的演武场集结,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在雪地里操练阵法,汗水浸湿了棉衣,又在寒风中结成了冰,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复兴大明的重任,北京的百姓还在等着他们去拯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龙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