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营地内,李虎正在检查骑兵的装备。三万骑兵身着轻便的玄色皮甲,手持马刀与燧发枪,胯下的战马是从蒙古购买的良驹,高大健壮。李虎走到一名骑兵身边,伸手摸了摸马刀的刀刃——刀刃锋利,泛着冷光,是登州军工坊用精钢打造的。“你的马刀保养得不错,”李虎赞许地点头,“记住,骑兵冲锋时,要保持阵型,听从指挥,不可擅自行动。沧州城外多是平原,正是咱们骑兵发挥的地方,一旦大顺军出城突围,你们要立刻包抄,绝不能让他们跑了!”
骑兵们齐声应诺,声音响亮,震得营地周围的树枝微微晃动。
后军营地内,周毅正与粮官们清点粮草。德州的粮仓内,五十万石粮食堆积如山,粮官们拿着账本,逐一核对数量。“每袋粮食一百斤,标记清楚,”周毅叮嘱道,“前军每日消耗粮食五千石,中军一万石,后军五千石,务必提前装车,确保大军出发时,粮草能随队运输。另外,药品与绷带要分箱装好,每座临时医馆配备足够的药材,不能让伤员等着救治!”粮官们连连点头,手中的毛笔在账本上飞快地记录着。
整军的第二日,李虎接到了潜入沧州的间谍传回的情报。他立刻召集张勇、周毅等将领,在中军大帐内分析敌情。“沧州守将马世耀,是李自成的部将,原是陕西的绿林好汉,跟随李自成多年,骁勇善战,但性格暴躁,缺乏谋略,”李虎指着桌上的沧州防务图,“他手下有三万大军,其中一万是骑兵,两万是步兵。骑兵多为李自成的旧部,战斗力尚可;步兵则多是河北的流民,未经训练,武器简陋,大多手持木棍与鸟铳。”
他手指落在沧州城的城墙位置:“马世耀在沧州城外挖掘了两道护城河,河宽三丈,深两丈,灌满了水;城墙高四丈,宽两丈,城楼上架设着二十门红衣大炮——不过据间谍回报,这些大炮多是缴获的明军旧械,枪管锈蚀,弹药不足,且炮手都是临时招募的,不懂操作技巧,十炮难中一炮。另外,马世耀在沧州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各部署了五千士兵,城门内设置了拒马与撞车,准备抵御我军进攻。”
张勇皱了皱眉,语气带着一丝不屑:“区区三万流民军,加上几门破炮,也想挡住我北伐大军?末将率领前军,三日之内必能突破外围防线!”李虎却摇了摇头,神色严肃:“不可轻敌。马世耀虽谋略不足,但他的一万骑兵是大顺军的旧部,战斗力不弱,且沧州城的护城河与城墙虽不坚固,却也能拖延我军的进攻速度。咱们的目标是快速攻克沧州,不能在此地消耗过多兵力与时间,否则李过的十万大军赶到天津,对我军将极为不利。”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的计划是,前军先对沧州的西门发起进攻——西门外的护城河较浅,且城墙有一处缺口,是马世耀防务的薄弱点。张勇,你率领前军,用蒸汽火炮车轰击城墙缺口,同时让工兵搭建浮桥,突破护城河;中军的骑兵在西门外待命,一旦前军突破城墙,立刻冲入城内,控制城门,接应中军主力入城;后军则在德州与沧州之间的官道上设立粮站,确保粮草供应,同时派出斥候,密切关注天津方向的动向,防止李过的大军偷袭。”
“末将明白!”张勇躬身应道,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早就想与大顺军正面交锋,为北伐大军开个好头。
整军的第三日,德州城外的营地内响起了震天动地的鼓声。李虎身着金色铠甲,站在高台上,望着台下整齐列队的二十万大军,声音透过铁皮喇叭传遍整个营地:“将士们!三日整军,你们已做好了准备!沧州是北京的门户,拿下沧州,我们就能直逼天津,进而收复北京!今日,我等兵锋直指沧州,杀尽贼寇,为先帝报仇,为大明雪耻!”
“杀尽贼寇!为先帝报仇!”
“杀尽贼寇!为先帝报仇!”
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如惊雷般响彻云霄。他们举起手中的燧发枪与马刀,枪尖与刀刃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午时三刻,李虎拔出腰间的尚方宝剑,指向北方:“出发!”随着他一声令下,张勇率领的前军率先开拔。五万将士身着灰色军服,肩扛燧发枪,牵引着蒸汽火炮车,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沧州的方向前进。蒸汽火炮车的车轮碾压过官道,发出隆隆的声响,像是一头头咆哮的巨兽,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随后,李虎率领的中军也浩浩荡荡地出发。三万骑兵走在队伍的两侧,战马的蹄声整齐划一,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七万步兵手持燧发枪,列成整齐的方阵,跟在骑兵身后,队伍的最前方,一面巨大的“明”字大旗迎风飘扬,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周毅率领的后军则留在最后,他们赶着数千辆粮车与医车,粮车上装满了粮食与弹药,医车上载着药材与绷带。每辆粮车与医车都由两名士兵护送,确保在行军途中不会出现意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龙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