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五年的初雪终于落了下来,细碎的雪沫如同盐粒,簌簌地敲打着德阳殿厚重的琉璃瓦,旋即被殿内旺盛的地龙暖意蒸腾成若有若无的水汽。暖阁内温暖如春,熏笼里龙涎香的气息丝丝缕缕,却压不住空气中无形的紧绷。
刘宏斜倚在铺着白虎皮的软榻上,手中捧着一卷新誊抄的《尚书》,目光却有些游离。案几上,堆放着几份关于北疆羌乱再起、请求增拨军饷的奏疏,朱批“着尚书台议处”的字样透着一丝敷衍。窗外,羽林卫甲胄摩擦的铿锵声,比平日更加密集地传来,提醒着他曹节在匠作监事件后变本加厉的掌控。
陈墨。那个在匠作监废墟中惊鸿一瞥、双手蕴藏不凡的年轻工匠,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刘宏心中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那瞬间的“底座阀门”点破,是试探,也是信号。但如何绕过张让无处不在的眼睛,将这颗关键的“火种”真正纳入掌心?璇玑遗册中那些足以改天换地的图谱,又如何才能在曹节这棵盘根错节的毒树阴影下,生根发芽?
刘宏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竹简。力量……他需要力量!不仅是璇玑的技术之力,更需要撬动这深宫、乃至整个朝堂的力量!羽林新军初具雏形,皇甫嵩忠诚可用,但根基尚浅。朝堂之上,宦官一手遮天,外戚何进粗鄙无谋,而真正拥有清望、掌握着地方势力和天下舆论的……是那些在两次党锢之祸中被残酷清洗、禁锢的士大夫!
李膺、陈蕃……这些名字如同闪电般划过刘宏的脑海。史书上记载的“天下楷模”,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虽遭重创,但根基未绝!若能掌握曹节构陷忠良的铁证,不仅能收拢部分士族之心,更能埋下一颗足以在关键时刻引爆、重创宦官集团的炸弹!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刘宏心中迅速成型。他放下竹简,脸上适时地浮现出一丝孩童的烦闷和求知欲,对着侍立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小宦官吩咐道:“去,传张常侍来。”
片刻之后,张让那如同滑腻蛇行的脚步声在暖阁外响起。他躬身而入,脸上依旧堆着无懈可击的恭谨笑容:“陛下传召,奴才惶恐。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刘宏揉了揉眉心,小脸上带着一丝“苦恼”:“张常侍,朕今日读《尚书·洪范》,见‘五福六极’之说,其中‘恶’之一极,颇觉晦涩难明。太傅讲经时语焉不详,朕心甚惑。朕记得,父皇在时,曾言东观藏书浩瀚,尤以灾异、天人感应之论为最,或有详释?” 他刻意提到“父皇”和“天人感应”,这是曹节、张让等人赖以掌控舆论、打击异己的核心理论武器。
张让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笑道:“陛下敏而好学,先帝在天之灵定感欣慰。东观乃兰台秘府,典藏先朝经籍图谶,宏富非常。陛下欲究天人感应、灾异之论,东观确为不二之选。只是……”他话锋微转,露出“关切”之色,“东观殿宇深邃,经年尘封,阴寒之气甚重,陛下龙体初愈,恐……”
“朕不怕!”刘宏立刻接口,语气带着孩童的执拗,“读圣贤书,明事理,岂能因区区阴寒退缩?多穿些便是!张常侍,你速去安排,朕今日就要去东观查阅!”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听闻东观藏书浩瀚,需熟悉典籍之人引导。卢植卢子干,博闻强记,曾在太学讲经,颇受赞誉。召他随侍,为朕解疑。”
卢植?张让的眉头微不可查地蹙了一下。这个青年才俊,性格刚直,学问扎实,虽未卷入党锢核心,但其师承渊源与那些被清洗的“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皇帝点名要他……是巧合?还是……
张让的目光在刘宏那张写满“求知欲”和一丝“不耐烦”的小脸上逡巡。去东观查灾异之书,点名一个尚未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似乎并无不妥。东观重地,自有心腹看守。正好,自己也借机看看这小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陛下勤学,奴才钦佩。”张让躬身应道,“奴才这就去安排车驾,并召卢植侍驾。” 他转身退下时,眼神深处掠过一丝冰冷的审视。
半个时辰后,刘宏的御辇在羽林卫的严密护卫下,停在了南宫东北角一座气势恢宏、却透着森森古意的殿宇前——东观。殿宇高耸,飞檐斗拱在细雪中更显肃穆,朱漆大门紧闭,铜兽门环上积着薄雪,门前守卫森严,气氛凝重得如同陵寝。
张让早已候在阶前,身边跟着一个身着青色儒袍、身形挺拔、面容清癯的青年,正是卢植。卢植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眉宇间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清正之气,眼神明亮而沉稳,只是在那沉稳之下,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思和压抑。见到御辇,他立刻垂首躬身,姿态恭谨却又不失风骨:“臣卢植,叩见陛下。”
“平身。”刘宏的声音透过御辇的帷幔传出,带着孩童的清脆,“卢卿随朕入内。”
沉重的朱漆大门在刺耳的“吱呀”声中缓缓开启,一股混合着陈年墨香、尘土、还有一丝淡淡霉味的冰冷气息扑面而来。殿内光线昏暗,高大的殿柱支撑起幽深的穹顶,一排排巨大的、顶天立地的黑漆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地排列着,上面密密麻麻堆满了竹简、帛书、木牍。空气仿佛凝固了千百年,只有御辇车轮碾过金砖的轻微声响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