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西,讲武堂。
此处远离市井喧嚣,高大的围墙圈起一片肃穆之地。校场上,数百名学员正顶着春日骄阳进行着残酷的体能操练,汗水浸透了他们统一的青色劲装,沉重的石锁被一次次举起,整齐的号子声震天动地。而在校场旁,一座新落成的、风格简朴厚重的大堂内,气氛却与外面的火热截然不同。这里寂静无声,落针可闻,唯有少年天子刘宏沉稳的声音,在梁柱间缓缓回荡。台下,坐着讲武堂首批百余名学员,以及被紧急召回述职的部分前线中级将领。他们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御座之上,因为今日天子所授之内容,前所未闻,足以颠覆他们过往对“为将之道”的所有认知。
刘宏没有穿冕服,而是一身利落的玄色骑射服,更显干练。他站在一面巨大的木板前,木板上用木炭绘制着一幅简略的北疆态势图。他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或成熟的面孔,看到了好奇,看到了敬畏,也看到了一些人眼中深藏的疑惑——陛下日理万机,为何亲自来讲授这看似基础的舆图?
“诸卿,”刘宏开口,声音清晰而平和,“段颎将军前日送来捷报,野狐岭一战,斩首四百,扬我军威,可喜可贺。”他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然,朕今日想问诸位,若尔等为段将军,于此战之前,除却排兵布阵,冲锋陷阵,尚需思虑何事?”
台下微微骚动。一名出身北军的年轻司马起身拱手:“回陛下,末将以为,需思虑敌情多寡,地形利弊,天时可否。”
又一名边军出身的军侯补充:“还需思虑粮草补给,士卒体力,以及…战后首级功勋核算,以防争执。”
回答中规中矩,皆是兵书所载,也是为将者的基本素养。
刘宏不置可否,目光投向坐在前排的曹操:“曹议郎,你有何见解?”
曹操起身,他目光炯炯,显然思虑更深:“陛下,段将军出塞,首重者,乃‘势’。其一,我军初入胡地,士气虽锐,然地理不熟,此为‘险势’;其二,鲜卑已知我军动向,必调兵遣将,此为‘动势’;其三,陛下之《北伐诏》已传草原,胡虏内部,主战主和者必有分歧,此为‘间势’。为将者,需明此三势,方能趋利避害,非独恃勇力也。”
这番论述,明显高出一筹,引得众人侧目。刘宏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又摇了摇头。
“孟德所言,已触及根本,然,仍未尽善。”刘宏的话让曹操微微一怔,也让台下众人更加好奇。
刘宏拿起一枚木炭,在态势图上,于代表段颎部队的标记旁,画了一个圈。
“一军之主将,如段将军,需临阵决断,指挥若定,此毋庸置疑。然,一人之智,有时而穷;一人之目,有所不及。”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战场之势,瞬息万变!敌情、我情、天时、地理、后勤、士气、乃至敌方内部之裂隙…信息浩如烟海,纷繁复杂!主将纵有通天之能,又岂能事事亲力亲为,洞察秋毫?”
他放下木炭,负手而立,目光如炬:“故,朕今日与诸卿论者,非为将之勇,非为卒之悍,而为一制度,名曰——‘参谋部’!”
“参谋部?”台下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这个词对他们而言,太过陌生。
“何谓参谋?”刘宏自问自答,“参,参与也;谋,谋划也。参谋者,非主将之附庸,非文书之小吏!乃汇聚军中聪颖之士,专司情报汇集、沙盘推演、策略制定、后勤核算之机构!他们,是主将的‘外脑’,是军中的‘智库’!”
他详细阐述起来:“譬如,斥候探得敌情,非直接报于主将,而是先汇于参谋部,由专人分析、筛选、核实,去伪存真,绘制成清晰图表;譬如,大军欲动,参谋部需预先根据舆图,规划数条行军路线,并详细标注沿途水源、险隘、可能遭遇敌军之地;譬如,接到作战任务,参谋部需制定上、中、下三策,详细推演每种策略之利弊、所需兵力、可能之风险及应对方案,供主将抉择;再譬如,大军粮草消耗、军械损耗、伤员安置,皆需参谋部中有精于算学者,日日核算,确保无误!”
随着刘宏的讲述,一个分工明确、运作高效、旨在将军事决策从主将个人经验的“艺术”,提升到系统化、科学化“工程”的机构雏形,渐渐浮现在众人脑海中。这完全超越了他们所知的任何“幕僚”、“军师”的概念!
台下众人,从最初的疑惑,渐渐变为震惊,再到深深的思索。尤其是那些来自前线、经历过实战的将领,更是感触颇深。他们太清楚,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主将一人要处理那么多信息,做出那么多决策,是何等艰难和容易出错!若有此“参谋部”分担,主将便能更专注于最关键的战略决断!
“陛下圣明!”卢植首先起身,他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此制若行,实乃我军之幸,社稷之福!集众智以辅一人,可最大程度避免因主将一时之失,而致全军覆没之惨剧!此乃…此乃王道也!”他用了“王道”这个词,意指集体智慧和制度的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