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话怎么说的?
“信我者,能赚钱”
至于牛野在干嘛?他在找当地华人牙行,现在他会持续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把东南亚所有会读书,会写字,有一门手艺的中国人全他娘搞进妈祖军。
在暹罗国的大城府,他一次性招收了七名翻译,10名工匠,全部送进了船队。
工匠全部安排在同生共死号上,牛野已经发现,当工业化船出现后,他们的生产效率在快速提升。
现在已经非常清楚,只有人聚在一起,才能产生火花,只有捕捉到那些思想的火花,才能够带来发展。
或许,工业人口聚集到某个临界值,工业自身就会从量变,进入质变,从模仿,自己进化到创新。
至于读书人和翻译,每个船按照人数平均配置,现在每日教写字的半个时辰,用的是《三字经》以及几句简单的荷兰文字,不求多,只要求每日坚持;然后,读书人给所有人读一段《天工开物》和《纪效新书》,不要求所有人都能懂,但要开阔他们的视野,懂得工业和军事的基本常识。上完课以后,一群人还会全部给妈祖上香,念一段随船读书人写的《祈佑中华舟师文》:
妈祖慈光,佑我华疆!
铸戟熔铳,锻铁为梁。
劈波造舰,凌涛腾骧。
金柝同鸣,共护吾邦!
总之,现在这群海佬慢慢在变化,说不出来,反正读过书的和没读过书的人,有点不一样。
妈祖军每三个月发一次工资,最普通的水手,一个月一两银子;武装水手,每个月二两银子;翻译和工匠,每个月三两银子;管理岗位每个月四两银子。至于,有手艺,比如会造龙门吊的,还能获得分成奖金。
总之,只要你肯学,就算你是最基本的水手,只要学点木工,就一个月能至少搞三五两银子,这收入在这个时代绝对可以。
1802年十一月九日,在离开大城府时,随船队航行的总人口来到了四百一十三人。现在,专业的随船工匠有45人,全部都在同生共死号上。他们还在大城府留下了一个六个人的专门制作吊车的工商业据点。
李海把所有卖枪的地方全部搜刮了一顿,也只搞来了一百八十把17.5毫米口径的步枪,定制了十根标准枪管。有总比没有强,工匠们开始快速磨制膛线。
这群货现在设备齐全,手艺熟练,人手也多,每天都能磨制出十把枪的弹线。虽然也还有废品率,但是极低,购买的枪管完全可以覆盖,还有的多出来。
喜欢1800年之龙腾四海请大家收藏:(m.zjsw.org)1800年之龙腾四海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