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德国东部,二十万俄军和十万德军深陷战壕战,陷入血腥的堑壕对峙。
而在这一刻,瑞典及丹麦联合王国,这个北欧强国,作为德国的坚定盟友,终于决定出手。
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约翰,决定偷袭圣彼得堡,直捣黄龙!
1822年6月,斯德哥尔摩与哥本哈根的港口空前繁忙。
瑞典-丹麦联合舰队,这支由风帆战舰、蒸汽辅助舰和新型岸防铁甲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正在集结:
八艘风帆战列舰,三十艘巡洋舰,十艘重炮安防舰,五十艘大型运输舰。
陆军方面:
六万维京军团,他们由瑞典和丹麦精锐步兵组成。
1万精锐步枪手,装备后装线膛枪,射程远、射速快,每分钟可发射六枚子弹。
5万主力步兵,全部装备前装线膛枪和米尼弹,火力远超俄军滑膛枪。
5000骑兵,负责轻装侦察与侧翼突击。
1000工兵,负责攻城爆破。
瑞典元帅卡尔·古斯塔夫·阿姆菲尔特(陆军总指挥)在出征前对将士们训话:
“俄国人以为他们的首都固若金汤?可他们忘了,一百年前,他们的祖先也曾被我们的祖先焚毁过莫斯科!这一次,我们要让圣彼得堡再次品尝恐惧的滋味!”
1822年7月1日,黎明前的波罗的海笼罩在薄雾中。
联合舰队悄然驶向芬兰湾北岸的科特林岛(喀琅施塔得要塞外围),这里是圣彼得堡的海上门户。
俄国的喀琅施塔得要塞,号称“北方直布罗陀”,驻守着一万守军,但他们的海岸炮台大多面向南方,对北方来袭的舰队防御薄弱。
此时的俄国海军,已经在上一次被瑞典海军胖揍,只能龟缩在海港里不敢出来。
战斗爆发!
所有瑞典和丹麦的军舰的大口径舰炮,在2000米外开火,进行模糊覆盖炮击,巨炮轰碎了俄军炮台的防御工事。
俄军的沿海炮台还击,但射程不足,炮弹纷纷落入海中。
“登陆!” 阿姆菲尔特元帅挥舞军刀。
身穿皮甲的维京军团,组成五个散兵突击阵,用巨大的炸药包轰倒两段要塞的城墙,如同蚁群般涌入。。。
7月5日凌晨,联合舰队抵达圣彼得堡郊外的乌沙科夫湾。
俄国的彼得堡守备军(仅两万老弱残兵)试图阻击,但面对装备米尼弹的线膛枪部队,庞大的俄国二线部队还没有全部换装,他们的老式滑膛枪根本打不到维京军团,就已经被击溃。
工兵部队迅速搭建浮桥,主力步兵在后装线膛枪的掩护下冲上海滩。
俄军试图反击,但线膛枪的火力碾压——维京军团的1万精锐步枪手以每分钟八发的射速收割俄军,而后方防守的俄军二线部队,他们依然装备滑膛枪,每分钟仅能发射1-2发,且精度极差。
丹麦骑兵迂回包抄,俄军防线在半小时内崩溃。
“维京军团!前进!” 丹麦将军霍尔斯特率领骑兵冲锋,俄军的溃兵如同潮水般退向圣彼得堡。
7月8日,联合舰队与维京军团抵达圣彼得堡城下。
俄国的第一执政,伊万紧急调集城内卫戍部队防守,但他们的武器落后,士气崩溃。
瑞典的战列舰巨炮轰击冬宫,丹麦最新的火箭炮,点燃了彼得保罗要塞。
维京军团的1万后装线膛枪手在200米外精准射击,俄军近卫军成片倒下。
紧接着,5万主力步兵推进,俄军的防线在猛烈火力下迅速瓦解。
7月9日黄昏,冬宫陷落。
伊万和一群政府高官,在混乱中乘马车逃往莫斯科,而圣彼得堡宣布投降。
瑞典-丹麦联军仅伤亡八千人,却攻陷了俄罗斯帝国的首都。
六万维京军团驻守圣彼得堡,控制涅瓦河与波罗的海航线。
联合舰队封锁喀琅施塔得,防止俄军反扑。
德国皇帝,在得知消息后大笑:
“好!瑞典人帮我们拔掉了俄国的獠牙!”
中华国西伯利亚军团也趁机推进,俄国的东线彻底崩溃。
1822年8月,俄罗斯共和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议,俄国被迫割让波罗的海诸省。
而瑞典及丹麦联合王国,因这一战成为北欧霸主,维京人的旗帜,再次飘扬在圣彼得堡的上空。
1822年7月,圣彼得堡的陷落并非终点,而是一场更大战略的开端。
在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的授意下,联军进入城市后并未纵兵劫掠,反而严令军纪,尊重信仰,保护东正教教堂、学校与平民住宅。丹麦总督霍尔姆斯在市政厅发布公告:凡不抵抗者,财产与信仰皆受保障;凡协助联军者,可获免税三年之权。
瑞典牧师团走上街头,用俄语宣讲“北方同盟将带来秩序与贸易的春天”,并开放粮仓赈济贫民。冬宫被设为临时行政中心,但皇室艺术品未被运走,反而由学者登记造册,宣称“此乃人类共同遗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800年之龙腾四海请大家收藏:(m.zjsw.org)1800年之龙腾四海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