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一号”的成功与“镇岳”导弹的威慑力,让郑凯因在折叠港的地位愈发稳固。钱老视他为推进领域的大宝贝,恨不得将他焊在火箭总装车间。
然而,郑凯因内心的天平并未完全倾斜。塞壬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不仅因为慧子阿姨葬身于塞壬的导弹之下的心中芥蒂,更是为了提升这的近海防御能力,尤其是保护那些在波涛中奋战的舰娘,同样是刻不容缓的“对的事”。
他并未忘记那份满分试卷中的“雷云”系统设计。在推进剂项目步入正轨,技术细节交由团队深化后,他主动向杨老表达了参与心智魔方研究组“雷云”原型验证工作的意愿。杨老自然是喜出望外,立刻将他编入了核心攻关小组。
“雷云”系统的核心在于分布式心智魔方阵列与心智能量扫描算法的协同。郑凯因的到来,如同给这台精密但略显滞涩的机器注入了高效催化剂。他并非心智魔方理论的专家,但他那来自异世界的、超越时代的系统集成思维和对能量本质的独特理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杨老团队的鼎力支持下,郑凯因开始主导“雷云”原型验证平台的搭建。这不再仅仅是试卷上的构想,而是需要落地的庞大工程系统。他将“雷云”拆解为三大核心子系统:
1.“天眼”心智能量扫描雷达系统:
核心: 摒弃传统电磁波雷达易受塞壬高维能量干扰的弱点,采用分布式小型化心智魔方阵列作为能量源。
原理: 阵列发射经过特殊调制的、低强度但高穿透性的心智能量波束(类似舰娘的索敌感知,但更系统化、范围化)。这些波束如同无形的触手,扫过目标空域/海域。
特性: 能量波束能与塞壬舰船散逸的能量场或舰娘的心智能量产生独特“共鸣”或“排斥”反应。通过分析反馈信号的频谱畸变、相位延迟和多普勒效应,结合郑凯因设计的“心智能扫描算法”,系统能在复杂电磁环境和塞壬能量迷雾中,精准识别、定位目标(包括隐形单位),并初步判断其威胁等级和类型(舰船、飞机、导弹等)。
优势: 抗干扰能力极强,对高维能量扰动有独特解析力,探测精度和范围远超传统雷达。
2.“锁星”火控锁定与指挥系统:
核心: 基于“天眼”获取的目标信息,进行高速数据融合、轨迹预测和威胁排序。
原理: 凭借超级计算机,运行郑凯因编写的复杂火控算法。算法不仅考虑目标的物理运动参数,还融入了对目标心智能量波动模式的预测模型(借鉴了他对舰娘能量坍缩的研究)。
特性: 能够同时锁定、跟踪数十个高速、高机动目标(如塞壬舰载机群或来袭导弹)。指挥系统能根据预设规则或人工指令,将目标自动分配给最适合的拦截单元(导弹、舰炮、舰载机或舰娘),并生成最优拦截弹道和开火时机。
优势: 反应速度极快,多目标处理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能有效应对塞壬的饱和攻击。
3.“惊雷”区域防空/反导系统:
核心: 拦截火力单元,初期主要依赖陆基/海基发射的专用防空导弹。
导弹: 基于“火星4号”简化版推进剂技术开发的“惊雷”系列防空导弹。
特性:
速度与机动性: 得益于高比冲推进剂,“惊雷”导弹拥有极高的平均速度和末端机动能力,能有效拦截4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目标(模拟塞壬高速舰载机或特殊武器)。
战斗部: 采用预制破片高爆战斗部或郑凯因提出的“定向能脉冲战斗部”概念(尚在验证阶段),结合近炸引信或指令引信,确保毁伤效率。
抗干扰: 制导系统采用复合制导(初期惯性+指令修正+半主动雷达,未来计划融入心智能量引导),具备较强的抗塞壬电子/能量干扰能力。
反舰潜力: “惊雷”导弹巨大的动能和战斗部威力,使其也具备对中小型塞壬水面舰艇的硬杀伤能力,实现“一弹多用”。
部署: 设想为模块化垂直发射系统,可部署在沿海要塞、大型水面舰艇或机动平台上,由“锁星”系统统一指挥。
这可是一个恐怖的工程,郑凯因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雷云”系统的搭建中。白天,他穿梭于实验室、测试场和总控中心,与工程师们讨论技术细节,调试设备参数。夜晚,脑机在低功耗模式下高速运转,优化算法,模拟推演。
高强度的工作让郑凯因本就苍白的脸色更加缺乏血色,眼底的青黑也愈发明显。神经的钝痛如同背景噪音般持续不断,他不得不更频繁地服用OE3胶囊来维持专注力。这种近乎自毁的专注,自然逃不过肇和与应瑞的眼睛。
一天傍晚,郑凯因刚结束一场关于“天眼”阵列能量同步问题的激烈讨论,揉着刺痛的太阳穴走出实验室大楼。夕阳的余晖给折叠港的模拟天空染上温暖的橘红,但他只觉得光线有些刺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请大家收藏:(m.zjsw.org)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