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数日高强度、火药味十足的政治审查会议终于落下帷幕。白鹰本土派来的审查官们,带着一摞摞厚厚的报告和满腹的疑虑而来,试图在郑凯因于墨西哥的行动中找出任何一丝程序瑕疵、决策失误或越权行为。他们反复盘问行动的合法性、舰娘力量的介入尺度、情报来源的可靠性,甚至质疑他销毁北非之星基地核心数据的动机。
然而,郑凯因如同面对风暴的礁石。他全程保持着一贯的冷静,冰蓝色的眼眸毫无波澜,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清晰的逻辑链条和提前准备好的详尽行动报告(其中关键部分已通过尼米茨司令的背书)应对每一个尖锐的问题。
他精准地阐述了行动的紧迫性——营救被俘舰娘、阻止生物武器扩散、揭露北非之星与自由阵线的反人类罪行;他强调了情报获取的正当性(渗透与突袭的必要性);他更以墨西哥平民的惨状和潜在的世界性危机作为行动的道德制高点。
审查官们试图从他身上找到哪怕一丝慌乱或破绽,最终却只收获了一份份逻辑严密、数据详实、甚至附带战场影像佐证(部分经过筛选)的回应。他们挑不出任何实质性的毛病,更无法撼动尼米茨司令和港区高层对郑凯因行动价值的认可。最终,这群带着挑剔目光而来的官僚们,只能带着一丝不甘和更多的无奈,灰溜溜地离开了。
与此同时,墨西哥的局势也迎来了微妙的转折。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和白鹰后续的强力介入下,通往自由阵线原控制区的人道主义救援通道艰难地打开了。满载着食品、药品和净水设备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车辆,在重兵护卫下,碾过布满弹坑的道路,驶向那些饱受战火蹂躏、奄奄一息的城镇和村庄。维和部队的蓝盔士兵开始在当地建立临时安全区,协助恢复最基本的秩序。
政府军在北非之星“壮士断腕”般抛弃了墨西哥分部后,失去了强有力的外部支持,加之内部士气低落,在维和部队的监督和白鹰的“劝说”下,攻势逐渐停歇。战火暂时平息,硝烟散去的土地上,幸存的人们开始从废墟中爬出,眼神空洞地接受着分发的救济粮。街头巷尾,孩童的哭嚎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麻木而脆弱的宁静。
至少……眼下,许多人获得了活下去的机会。然而,郑凯因站在港区高处,眺望那片遥远大陆的方向,冰蓝色的眼眸深处没有一丝轻松。
他知道,只要白鹰骨子里那套“后院”思维和霸权逻辑不变,只要深层次的经济掠夺和结构性压迫依旧存在,墨西哥终究难逃“离天堂太远,离白鹰太近”的宿命。这片土地迟早会再次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和利益输送的牺牲品。
墨西哥,终究还是那个墨西哥,表面的停火掩盖不了深埋的危机种子。他能救下一些人,却救不了这个国家的宿命。
北非之星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的“切割”。其位于北非的总部迅速发表声明,措辞严厉地谴责美洲分部“擅自行动”、“严重违反公司宗旨和国际法”,声称其进行的“非法生物实验和舰娘研究”完全是分部高层的“个人行为”,总部对此毫不知情,深表震惊和遗憾。
为了“自证清白”和“维护国际秩序”,北非之星总部表示愿意向碧蓝航线联盟“全面开放”其在美洲分部的(已被郑凯因炸毁的)剩余数据库访问权限(尽管核心数据已被毁),并“慷慨”地提供一批“非核心”的科技资源作为“象征性赔偿”,以示合作诚意。
“妈的,鬼话连篇!”郑凯因放下手中的声明文件,冰蓝色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冰冷的嘲讽。这种“弃卒保帅”的把戏,骗骗外人或许可以,在他这个深知原子科技(北非之星背后很可能就是其马甲)行事风格的人看来,简直是侮辱智商。那所谓的“开放数据库”不过是些无关痛痒的边角料,“科技资源”也必然是经过层层筛选、毫无价值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幕后黑手,依旧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
他攥紧了拳头,骨节发出轻微的脆响。挫骨扬灰?不,那太便宜他们了。他要的是将这个披着“人道援助”外衣、内里却流淌着罪恶的跨国巨兽彻底钉上审判席,将其罪行公之于众,将其根系彻底铲除。现在时机未到,证据链还不够完整,北非之星(或者说其背后的原子科技)的触角伸得太深。但他有耐心。
墨西哥的行动只是撕开了一道口子,他迟早会抓住那个致命的把柄,将这个毒瘤连根拔起。复仇的火焰,在他心底无声地燃烧着。
不过眼下,郑凯因还有更紧迫的责任需要履行。墨西哥之行如同一次深入地狱的淬炼,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心灵的巨大冲击。那场惨烈的战斗和沿途目睹的人间惨剧,必然在三位随行舰娘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他首先对埃塞克斯和圣路易斯进行了细致而隐秘的心理状态评估。通过日常观察、看似随意的战术复盘谈话,以及调阅她们归港后的训练和社交数据,郑凯因确认:两位舰娘确实受到了一定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请大家收藏:(m.zjsw.org)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