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E.S.,法国的一家专注于航空和能源领域特殊材料的公司,是振华在欧洲的另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但其规模和行业影响力略逊于汤姆逊,与罗斯戴尔家族的关联也相对较弱,此前合作一直较为顺畅。
“与B.A.E.S.的谈判要突出两点:第一,强调我们共同的技术利益和面对‘市场不公平竞争’(暗指罗斯戴尔系厂商的压力)时合作的重要性。第二,可以适当透露,我们基于‘青龙’技术平台,正在开发一款更适合航空发动机某些非核心部件的、成本更低但性能依旧卓越的衍生材料,如果他们有兴趣,我们可以优先考虑与他们进行联合开发和市场推广。”
这是明晃晃的拉拢和利益捆绑。通过给出更具吸引力的合作前景,将B.A.E.S.更紧密地绑定在振华的战车上,从而在欧洲市场内部,形成一个即便汤姆逊动摇、也能提供一定支撑的次级联盟,分化潜在对手可能形成的统一阵线。
“同时,与意大利、瑞士的那几家规模较小但技术专精的合作伙伴,也要加强联系,订单可以适当倾斜,技术支援可以更及时。我们要让欧洲人看到,与振华合作,是有实实在在好处的。”谢亦菲补充道,她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稳固基本盘,拉拢中间派,孤立和拖延主要的发难者。
“好!我马上安排行程!”赵伟感到思路豁然开朗。谢亦菲即使在伤病中,对局势的洞察和策略的运用,依旧精准而老辣。
结束通话后,谢亦菲疲惫地靠在躺椅上,闭上眼睛。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在她身上,却驱不散眉宇间那缕深沉的忧色。她知道,与汤姆逊的周旋只是开始,欧洲的战局,因为罗斯戴尔无形之手的介入,正变得愈发错综复杂。每一份函件,每一次谈判,都可能隐藏着陷阱与杀机。
而她,即使双手已无法再亲临一线,也要用她依然敏锐的头脑和坚韧的意志,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廖奎,为振华,守住每一寸阵地。裂痕已然出现,而寻找并巩固盟友,成为了当下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半山宅邸的书房,仿佛成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战争筹划室。厚重的窗帘隔绝了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只留下书桌上一盏台灯,投下冷冽的光晕,将廖奎的身影勾勒得如同岩石般坚硬。他坐在宽大的扶手椅中,面前摊开着数份文件,有加密的电文,有手写的笔记,还有几张模糊的黑白照片。
他的身体状况在高度浓缩的灵泉滋养下,暂时稳定了下来。那种生命本源流逝带来的虚弱感被强行压制在体内深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高度凝聚的精力。然而,那一头刺眼的灰白头发,却如同永恒的烙印,昭示着那不可逆转的代价,也时刻灼烧着他的内心,提醒着他所承受的伤痛与屈辱。
谢亦菲那双缠着纱布、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如初的手;
十六名永远留在欧洲废墟下的忠诚队员;
还有他自己,这骤然衰老的躯壳……
这一笔笔血债,必须用百倍、千倍来偿还!
单纯的商业竞争,法律诉讼,甚至此前在旧金山的反击,在经历了欧洲那场赤裸裸的暴力绑架与谋杀之后,在罗斯戴尔家族已然动用金融獠牙和全方位打压的此刻,都显得太过温吞,太过无力。
廖奎的眼神,在灯影下显得幽深而冰冷,如同两口深不见底的寒潭。里面不再有愤怒的火焰,只有一种近乎绝对的、将一切都视为可计算、可摧毁目标的冷静。他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击退或者击败罗斯戴尔家族,而是——彻底摧毁。
从商业实体到家族声誉,从他们的财富根基到他们赖以生存的灰色网络,他要将这个盘踞在西方世界顶层的庞然大物,连根拔起,碾成齑粉!
复仇的序曲,在他冷静到极致的谋划中,悄然奏响。
他首先拿起了通往何先生的专线。何先生,这位与内地关系深厚、能量莫测的“老朋友”,是他在非常时期可以动用的、超越常规商业规则的重要渠道。
“何先生,”廖奎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平稳得不带一丝波澜,“我需要借助您的力量,做一些‘清理’工作。”
他没有明说,但何先生显然明白他所指。
“廖生请讲。”何先生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
“两件事。第一,我需要一条绝对安全、无法追踪的渠道,向内地传递一些……关于罗斯戴尔家族及其关联企业,在东南亚地区,长期从事违禁品运输、资源掠夺,以及与当地非法武装勾结的‘证据’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在未来某些‘合适的国际场合’,为我们争取一些主动。”这是借力打力,将罗斯戴尔的把柄交给能够从更高层面施加压力的力量。
“第二,”廖奎顿了顿,语气更冷,“我需要在欧洲,尤其是东欧和巴尔干地区,寻找一些……‘专业人士’。他们需要擅长‘信息收集’、‘资产追踪’,以及执行一些‘非对称’任务。背景要干净,嘴巴要严,最重要的是,要对金钱忠诚。”这是在组建一支隐藏在阴影中的、用于执行特殊任务的“匕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m.zjsw.org)逆流60年代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