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散场,苏岳、刘通古、李国华和张立平几人都是官场沉浮多年的明白人,知道刘长生与赵达功肯定有其他的话要交谈,便都识趣地起身告辞,言语间满是恭敬与对未来工作的保证。
客厅里很快便只剩下刘长生和赵达功二人。
喧嚣过后,屋内显得格外安静。
刘长生脸上带着酒后的醉意,但眼神却异常清明,他拍了拍赵达功的肩膀,示意了一下楼梯方向:“达功,上楼,到我书房再坐坐,喝杯茶醒醒酒。”
赵达功点头,跟随刘长生上了二楼。
书房布置得古色古香,满墙的书柜,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墙上挂着“宁静致远”的横幅,透着主人沉稳的性情。
保姆很快送上来两杯沏好的浓茶,便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房门。
书房内茶香与楼下残留的酒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长生靠在宽大的藤椅里,长长地舒了口气,卸下了在人前一直维持的轻松姿态,脸上显露出疲惫和感慨。
“达功啊,”刘长生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语气变得深沉,“估计时间快定了。下个月,我可能就要动身去帝都,到新的岗位报到了。”
刘长生抿了一口热茶,借着那点未散的酒意,目光有些悠远:“今天晚上,这里就咱们两个人,有些话,我想了很久,还是想跟你唠唠。”
赵达功坐直身体,做出认真聆听的姿态:“刘省长,您请讲。”
刘长生叹了口气,说道:“我在汉东干了一辈子,从基层到省长,对这片土地,感情深啊。回过头看,我这任上,自己不敢说有多大功劳,但求一个‘稳’字。经济发展,大局稳定,这是头等大事,我也一直是这么抓的。”
刘长生的语气渐渐带上了一丝复杂和遗憾:“可是,有时候啊,过于求‘稳’,难免就有些保守,有些……缩手缩脚。现在回过头看,问题也不少。别的不说,就说这区域发展不平衡,汉南、汉北,差距是越拉越大。”
他看向赵达功,眼神里带着坦诚:“你也知道,下面老百姓怎么说?说咱们汉南几个市是亲娘养的,政策、资源都往那边倾斜;汉北那几个地方,就像是后娘养的,爹不疼娘不爱。这话传到我耳朵里,我这心里……不好受啊。我也是土生土长的汉东人,听着这些话,脸上臊得慌!”
刘长生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未能竟全功的无力感:“有些工作,开了个头,还没来得及深入,或者遇到了阻力,就暂时搁置了。有些规划,看到了问题,却因为种种考虑,没能下决心去调整。现在想想,还是魄力不够,顾虑太多。”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赵达功,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托付:“达功,你年轻,有魄力,有思路,敢想敢干!我希望你接过省政府这副担子之后,能够把我们这些老人想做而没来得及做,或者没敢下决心去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做好它!一定要想办法,把汉北的发展抓起来,缩小南北差距,让我们汉东省的全体人民,无论是南边的还是北边的,都能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刘长生的语气无比恳切:“汉东省八千万人民往后的日子,汉东省未来发展的航向,从下个月起,就要交到你赵达功的肩膀上了!这副担子,重啊!”
听着这位即将离任的老省长发自肺腑的坦言和重托,赵达功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有感动,有压力,更有一种被信任的豪情。
赵达功放下茶杯,神色肃然,语气坚定:
“刘省长,您的这番话,是信任,是期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赵达功向您保证,一定不辜负您的嘱托,不辜负八千万汉东父老的期待!我一定接过您交下来的舵,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在保持全省经济稳中向好的大前提下,下大力气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赵达功目光锐利,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蓝图:“汉北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才引进,我都会作为下一步省政府工作的重点来抓!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掉队!请您放心,也请汉东人民监督,我一定竭尽全力,让汉东这艘经济大船,行稳致远,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就在刘长生与赵达功在书房内进行着这场关乎汉东未来走向的深夜长谈时,远在帝都另一场谈话,正在紧张地进行。
国家国资委纪委的办案点内,灯火通明,气氛肃杀。
林满江坐在一张简单的审讯椅上,尽管努力维持着往日的镇定,但眉宇间难掩疲惫和眼底深处的慌乱,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负责主审的刘军平纪委书记,以及另外两名经验丰富的纪检干部,坐在他对面。
桌上,摆放着厚厚的卷宗,其中就包括齐本安后来送去的、由钱荣成保留的核心证据复印件。
“林满江,”刘军平的声音冰冷,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打破了沉默,“不要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我们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现在,是你主动交代,争取宽大处理的最后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名义:最强省四赵达功请大家收藏:(m.zjsw.org)名义:最强省四赵达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