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漕运合作协议》的墨迹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迅速抚平了朝堂之上最后的涟漪。当皇帝陛下将这份盖有玉玺和三大漕帮龙头大印的协议在常朝上公示时,就连最固执的周正清,也只是深深一揖,不再多言。大势已定,任何反对都显得苍白无力。王明远低垂着眼睑,心中盘算着如何在这已然启动的庞然大物中,为户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监管权。
阻碍既除,萧承烨再无顾忌。他如同一位运筹帷幄已久、终于等到决战时刻的统帅,开始以惊人的效率推动运河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道道加盖着皇帝玉玺和工部大印的告示,由快马信使携带着,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向天昱王朝的每一个州县,每一处集镇,乃至偏远的村落。官道的驿墙上,城门口的布告栏前,很快便贴上了绘制着龙纹边框、文字却力求通俗易懂的《运河征召令》。
告示的核心内容清晰明确: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贯通南北,惠泽万民,开创盛世之基,特旨兴建南北大运河。今工程启动在即,广募天下民夫。凡年十六以上,五十以下,身体健康之男丁,皆可应征。”
“运河之役,非为徭役,乃‘以工代赈’之良策!凡应征者,每日管饱三餐,按劳作量核发工钱,日结月清,绝不拖欠!另,开凿期间,免除其家当年三成税赋!”
“运河功成之日,所有参与兴建之民夫及其直系亲属,享有未来十年,运河漕运货物优先承运之利,及沿运河新辟官田优先垦殖之权!”
“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伟业,亦是尔等安身立命,搏取前程之良机。望四海黎庶,踊跃应征,共筑盛世坦途!”
“以工代赈”、“日结工钱”、“免除赋税”、“优先承运”、“优先垦殖”……这些字眼,如同投入干涸土地上的甘霖,瞬间在民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近年来,天昱王朝虽无大战,但各地水旱灾害频仍,加之土地兼并,许多底层百姓生活困苦,失去土地的流民数量日益增多。他们挣扎在温饱线上,对未来充满迷茫。皇帝的这道征召令,对于他们而言,不啻于一道照亮黑暗前路的光芒。
“管饱三餐!还有工钱拿!天爷啊,这是真的吗?”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挤在告示前,不敢置信地揉着眼睛。
“免除三成税赋!俺家那几亩薄田,今年能多留下多少粮食!”另一个老农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
“优先垦殖新田……这可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啊!”一些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流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共筑盛世坦途……陛下这是要带着咱们老百姓,一起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啊!”有读过几天书的年轻人,热血沸腾。
消息像野火一样蔓延。从富庶的江南水乡,到广袤的中原大地,再到略显贫瘠的北方州县,无数怀揣着希望、渴望改变命运的百姓,开始打点行装,告别亲人,向着朝廷公布的几个主要汇集点涌去。道路上,逐渐汇成了一股股衣衫褴褛却目光坚定的人流。他们推着独轮车,挑着破旧的行李,扶老携幼(虽只征男丁,但许多家庭举家跟随,在工地附近寻找生计),形成了一幅前所未有的、规模浩大的迁徙图景。
朝廷的机器也高速运转起来。萧承烨亲自坐镇,调动各方资源。
户部拨出了首批巨款,用于采购粮食、工具和支付初期工钱。王明远此刻展现出了他作为户部主官的效率,虽然心头滴血,但每一笔款项都核算得清清楚楚,确保物资能及时到位。
工部则成了绝对的核心。李翰与沈昭几乎住在了衙署,夜以继日地调配工匠、划分工段、设计施工流程。根据落星谷示范区的经验,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蛊工”与“人工”配合方案,确保工程效率与安全。
兵部负责维持秩序,派遣官兵在主要汇集点和规划中的工地区域巡逻,防止骚乱和匪患,并协助物资运输。
各地方官府更是全力配合,设立粥棚,临时安置点,登记造册,忙得脚不沾地。
然而,最引人注目,也最让民间议论纷纷的,是随同征召令一同下达的另一项安排——关于“蛊工”的说明与“蛊医科”的设立。
朝廷并未隐瞒“蛊工”的存在,反而以一种积极正面的姿态进行宣传。告示旁往往附有简单的图画,描绘着“石蠹”啮噬岩石、“缠丝藤蛊”强化堤岸的场景,文字解释力求通俗,称此为“借助南疆秘术,驯化天地灵虫,共筑不朽工程”。同时宣布,将在沿线关键节点设立“蛊医科”,由精通此道的医者驻守,既负责维护运河“灵虫”生态,也为民夫提供医疗服务,防治疫病。
起初,民间对“蛊”字颇有畏惧,流言四起。
“蛊?那不是害人的玩意儿吗?能用它来修河?”
“听说那些虫子能吃人哩!会不会跑到工地上来?”
“朝廷怎么用这种邪门歪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请大家收藏:(m.zjsw.org)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