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小院里。
那场惊心动魄的纵火风波,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随着刘翠花、李俊、李玲三人因纵火罪被正式批捕,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这件牵扯了两世恩怨的烂事,才算真正尘埃落定。
靠山村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又似乎多了几分旁人看不懂的昂扬。
饭桌上,李悦小口小口地喝着粥,一双明亮的眼睛不时偷偷看一眼对面的哥哥。
经过那晚的惊吓和后来的安心,小姑娘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不少,眉眼间褪去了几分稚气,多了些沉静。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患得患失,因为她知道,有哥哥在,这个家就永远不会倒。
“哥,下周我们学校要期中考试了。”李悦放下碗,小声说道。
“有把握吗?”李浩轩夹了一筷子咸菜到她碗里。
“嗯!”李悦重重地点了点头,自信地说,“老师说,以我现在的成绩,考全班第一没问题,进全校前三也有希望!”
“好,考好了,哥有奖励。”李浩轩欣慰地笑了。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日子有奔头,未来有希望。
吃过早饭,送妹妹去上学,李浩轩便一头扎进了热火朝天的厂区。
过去的风波没有成为工厂发展的阻碍,反而成了一剂强心针。工人们亲眼见证了有人想砸掉他们的饭碗,也亲眼见证了厂长如何保护了他们的饭碗。人心,前所未有的齐。
李浩轩直接走向村西头,那里原本是废弃的靠山村小学。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厂长来了!”正在指挥工人砌墙的李二牛看到李浩轩,连忙迎了上来,递上一顶安全帽。
李浩轩戴上帽子,看着眼前大变样的景象,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本破败的校舍,外墙已经粉刷一新。几间大教室被重新分割,改造成了明亮整洁的集体宿舍,一排排崭新的木制上下铺摆放得整整齐齐。按照李浩轩的规划,这里将成为工厂的员工宿舍,优先提供给家远的和表现优秀的工人居住。
而最东头,那间最大的,采光最好的教室,则被单独隔了出来。地面铺上了水磨石,墙壁刷得雪白,窗户也换成了崭新的玻璃窗。
“厂长,这间屋子是真亮堂!就是不知道你准备拿来干啥,还让装了这么多水管和插座。”李二牛好奇地问道。
“这里,以后就是咱们厂的心脏。”李浩轩的目光,穿过窗户,望向远方,目光深远,“我叫它,实验室。”
“实验室?”李二牛挠了挠头,这个词对他来说太陌生了,“是……是干啥的?”
“就是研究怎么让咱们的黑金肥变得更好,更有劲儿的地方。”李浩轩拍了拍他的肩膀,“二牛哥,房子盖好了,只是搭好了台子。要想唱大戏,还得有真正的名角儿才行。”
李二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从工地出来,李浩轩的心情却沉重了几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黑金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吃了时代的红利,以及他超越这个时代三十年的配方知识。
但这个优势,不可能永远保持。
想要让企业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持续不断的研发能力。他派出去培训的年轻人,可以成为合格的技术员,但距离真正的研发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需要一个真正的专家,一个能撑起这个实验室的灵魂人物。
一个“筑巢引凤”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下午,李浩轩开着那辆长江750,突突突地驶进了县城。他没有回筒子楼,而是直接去了农技站。
赵建国正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见到李浩轩,立刻热情地站了起来。
“浩轩!你可是稀客啊!快坐,快坐!”
一番寒暄过后,李浩轩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赵哥,我今天来,是想请您帮我个忙,帮我找个人。”
“找人?找什么人?”赵建国有些意外。
“一个懂技术的专家,真正的专家。”李浩轩的表情十分认真,“我想在厂里建一个实验室,专门用来做肥料的研发和改良。我需要一个能主持这个实验室的人。”
赵建国收起笑容,惊讶地审视起他来。
他扶了扶眼镜,重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浩轩,你……你是认真的?建实验室?搞研发?”
在八十年代,对于绝大多数乡镇企业,甚至县里的国营厂来说,“研发”都是一个遥远而奢侈的词。大家信奉的都是“拿来主义”,或者模仿照搬。像李浩轩这样,在企业刚刚走上正轨,日进斗金的时候,就想着投入大笔资金去搞一个前途未卜的实验室,简直是天方夜谭。
“赵哥,我是认真的。”李浩轩语气坚定,“黑金肥现在是卖得好,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市场是会变的,技术是会进步的。我们今天不为明天做准备,明天淘汰的就是我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八零,先踹了白眼狼儿女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八零,先踹了白眼狼儿女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