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做的这个决定,准备,就是为了以后打算。
防止出现什么权臣过大的情况。
之前说的是改变了,弄出来了不少以前听都没有听到过的部门。
而六部尚书,听上去似乎管着的还是以前的事情。
最多也只是拿下了一个兵部,其余的,新增加的一些,则还是掌握在朱允熥,或者以后的皇帝手中。
至于增加的这个政务部,本来就是协助皇帝处理奏折的,本身可以说是没有多少实权。
一切都是依托着皇帝自己来的,若是皇帝信任,或者是皇帝肯给权力的话,那自然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甚至身为皇帝身边的人,能和皇帝说上话的,虽然不至于说完全在六部尚书之上,却也绝对要比他们亲近。
绝对是个巨大的旋涡,一个上好的去处。
哪怕现在的这些尚书,面对这些人,同样需要如此。
而他们虽然是身边人,但只是依托着皇帝才能有权力,或者说是隐形的权力。
可他们若是本来自己就掌握着权力,而且还能处理属于皇帝的奏折。
那和以前的丞相又有什么区别?人数的区别?
总之,朱允熥做的这个事情,就是为了这个。
甚至,只有少数的几个极为聪明的人,才在短时间内,想到了朱允熥更多的目的。
那就是他们这些尚书,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就会被架空。
他们的权力虽然还是没变化,但是下面人的自主性却是增加了。
皇帝完全可以绕过他们,去掌握下面的部门。
毕竟那些人,现在自己就已经是一个部门里面最大的了,他们也不是一个部门里面的人了。
他们说的话,怕是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管用了。
就像是后世之中的分管领导,和各个单位的老大,谁对这个单位里面的人控制的更好?
你是听分管领导的,还是听自己单位里面的老大的话?
这个,就涉及到了竞争的东西了,总之,是绝对没有单位里面一把手的话语权,关系更亲近了。
人家已经自成体系了,能管到的地方,不是那么多了。
也不可能让他们胡乱的伸手了,以前是自己部门最大的那个,那自己说什么都可以。
但是现在,一个分管的上司,对人家内部的事情,平时说个话,有个什么原因,关系,人脉的话,那还好说,
估计都愿意给你这个面子,但若是什么事情都管的话,那就说不过去了,也不能这么干。
虽然有少数一两个人猜到了这样的目的,但是却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开口说什么。
还是那句话,如今的朝廷里面,已经没有多少他们说话的地方了。
做好自己的最后一段时间,还算是可以有一个体面的结局,
若是这样都不愿意去做的话,那他们不体面,也会有人给他们体面的。
所以现在这些人也就只能这样了,至于以后会不会出现变故,和他们已经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不过一些事情,该交代的时候,还是会交代一下的。
毕竟他们这些老家伙们,奋斗了一辈子才算是有了现在的地位。
到老了,却是面临着这么一个皇帝。
以前他们还觉得,洪武皇帝终于退位了,他们也要好起来了。
但是谁能想到,上来一个,也是如此的不简单!
变着法儿的开始收拢权力了, 而且杀的人也不在少数,
完全就是一个有文化,会转弯儿的朱元璋,如今细细的想起来,和以前的朱标,有多少区别?
同样的有威望,同样的有实力,有手段,同样的有权力,有想法。
在朱允熥的有生之年,他们怕是什么都做不到了。
就看着以后了,以后是否会有这样的机会,但是这个火种,他们已经决定下来,是要传承下去的。
不能让他们文臣的利益,一直都这样的受损。
他们想的倒是有不少,只不过,以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次的改善,就到此为止了!”朱允熥说道,
“以后,不管是新职位还是以前得老职位,希望大家都能兢兢业业,让我大明,更加伟大!”
“臣等遵旨!”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
朱允熥看着这些人现在都服从的模样,嘴角也浮现了一抹笑容,对着旁边的常务就是一个眼神,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众人的山呼声之中,朱允熥起身朝着外面走了出去。
而各个大臣,此时也都心事重重的返回了,各部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了。
现在朝廷的机构要重组了,这些人怎么可能闲的下来?
不过最先忙,同时也是最忙的人,就是吏部的那些人了。
将大明够资格的官员们,他们的履历全都拿了出来,查看着这些人的信心情况,看看到底谁比较合适。
一个个的履历都快要被他们给翻烂了,查看着这些人情况给他们安排着合适的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东宫对砍,谁赢谁是太孙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东宫对砍,谁赢谁是太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