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与逐步恢复,虽尚未重现昔日帝都的全盛气象,却也已一扫董卓强行迁都后留下的破败与萧条。主要街道被重新平整夯实,坊市之间人流日渐稠密,尤其在新近规划辟出的商贸区域,更是车马络绎,驼铃与叫卖声此起彼伏,显露出顽强的生机。
“吕氏暖锅”的洛阳总店,便雄踞于此间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一侧。三层木制楼宇,飞檐斗拱,气势不凡,门前悬挂着巨大的黑底鎏金招牌,在春日温煦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老远便能吸引行人的目光。此刻还未到午间正式开市的时辰,店门口已然有十余人排队等候,店内飘散出的、混合着浓郁骨汤醇香与十几种辛香调料独特气息的诱人味道,远远便能闻到,如同无形的钩子,牢牢勾住往来行人的脚步与食欲。
李肃今日穿着一身质地考究但样式颇为普通的暗纹锦袍,腰间束着玉带,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佩,看上去就像个家资殷实、闲来无事四处溜达的富家翁。他背着手,步履从容地踱进店内。跑堂的小二眼尖,显然早已认得这位不常露面却地位尊崇的东家,脸上立刻堆起热情洋溢却又丝毫不显谄媚的熟练笑容,快步迎上,将他恭敬地引至三楼一处最为僻静、且能俯瞰大半条街景的雅间。
“东家,您来了。”早已候在室内的掌柜,是个年约四十、面容精干、眼神活络的中年人,见李肃进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
“嗯,闲来无事,顺路过来瞧瞧。”李肃随意地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自顾自地踱步到那扇临街的支摘窗前,伸手推开半扇,目光仿佛漫不经心地扫过楼下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街景,“近来生意如何?”
“托东家的洪福,生意极好,可谓日进斗金。”掌柜的赔着笑,手脚麻利地用上好的瓷杯为李肃斟上一杯滚烫的香茗,“尤其是这开春时节,天气反复,乍暖还寒,来吃暖锅驱寒暖身的客人最多,常常是一座难求。昨日的流水明细与各处开销账簿,小人已整理好,就放在那边案上了,请东家过目。”他边说,边指了指房间内侧那张沉稳的紫檀木书案。
李肃踱步过去,并未立刻伸手翻看那摞账本,而是先拿起了旁边一本看似记录“各地客官风味偏好杂录”的线装册子,慢悠悠地一页页翻看着。上面用极其细密工整的字迹记录着诸如:某月某日,三位来自蜀地的客商,偏好重麻重辣,特意要求后厨多加花椒与茱萸;某月某日,几位自称从颍川游学而来的士子,嫌汤底口味过咸,言及家乡饮食清淡;某月某日,一队河北来的行商,对店中特制的蒜泥豆豉酱料赞不绝口,临走时还特意询问可否高价购买一些带走……
“嗯,天南地北,客人口味各异,众口难调。后厨那边要更灵活机变些,可根据客人的大致来源地,酌情调整汤底咸淡与蘸料搭配。”李肃像是纯粹在点评生意经,随口吩咐着,“尤其是那些从邺城、许都这等大地方来的客人,见多识广,口味或许更刁钻些,务必要伺候得更加周到细致,让他们不仅吃得满意,更要记住咱们洛阳‘吕氏暖锅’这份独一无二的滋味。”
掌柜的心领神会,凑近半步,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几分秘闻的意味:“东家放心,小人省得,早已再三叮嘱过伙计们。说起来,前几日,确有一队规模不小的商贾,持的是冀州路引,听口音是邺城那边来的,包下了二楼最大的雅间,在店里连吃了三日,对我们这暖锅是赞不绝口。席间听他们偶尔交谈,除了夸赞锅子美味,倒也夹杂着不少抱怨之词。”
“哦?”李肃端起茶杯,轻轻吹着水面漂浮的茶沫,眼皮都未抬,仿佛只是随口一问,“都抱怨些什么?”
“多是一些行商路途上的琐碎事。”掌柜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如同耳语,“说什么如今河北地界,官盐价格虽然表面稳定,但品质大不如前,苦涩难咽,而品质好些的私盐价格又高得离谱,让他们这些行脚商人利润薄了不少,生意越发难做。还隐约提到……邺城大将军府那边,似乎在严查各路往来商队,赋税名目增多,尤其是针对往并州、司隶方向的商队,盘查得格外严厉,盘剥得也狠,下面怨声载道,只是敢怒不敢言。”
李肃抿了口清茶,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不置可否。掌柜的善于察言观色,见状继续低声禀报:“还有……小人平日留意往来许都方向的客商闲谈,听说那边市面上,咱们的‘玉皂’几乎已经绝迹,偶尔在黑市上出现一小块,价格都贵得吓人,简直成了大户人家女眷之间相互炫耀的稀罕物。倒是许都官营的作坊新推出了一种皂,价格低廉许多,但据说……去污效果远远不及咱们的‘玉皂’,而且用后皮肤干涩紧绷,颇受诟病。”
“嗯。”李肃放下茶杯,手指在那本“风味杂录”册子上轻轻敲了敲,发出笃笃的轻响,“客人的喜好、挑剔乃至抱怨,都是咱们改进经营、揣摩人心的明镜。这些林林总总,无论巨细,都要仔细记下,定期汇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