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夏日的暴雨来得猛烈,豆大的雨点砸在铁皮厂房屋顶上,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林烨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院子里迅速积聚的雨水,水面倒映出远处工地上吊车的剪影。老赵推门进来,雨衣上的水顺着衣角滴落,在水泥地上晕开深色水渍。
"林总,塑料厂那边断供了。"老赵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说是原料紧张,可我打听到陈家开了双倍价钱包销他们三个月产量。"
林烨的指尖在玻璃上划出一道水痕。车间里,等着组装的电子表壳堆成小山,工人们在昏暗的灯光下窃窃私语。车间主任老王探头进来,搓着手说:"林总,模具车间说铜料只够用两天了。"
"知道了。"林烨转身打开保险柜,取出一沓外汇券,"先去采购一批应急。"
深夜的账房弥漫着霉味。会计小张的算盘珠声噼啪作响,最终颓然停住:"林总,香港那边的货款要是下周还不到账,咱们连电费都交不起了。"
第三天早晨,一个穿褪色中山装的老者蹚着积水来到厂门口,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张爷让我送来的。"包里是半本发黄的技术手册,封面上印着"75型注塑机改造图解"。
"这是当年苏联援建时的内部资料。"老者指着图纸上的修改批注,"改几个齿轮参数,就能用国产料代替进口料。"
林烨立即带人钻进车间。在机油和铁锈的气味中,他们对照图纸拆开机器。当新齿轮安装到位,第一模国产塑料注入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成型顶出的瞬间,老师傅老王惊呼:"成了!这比进口料还光洁!"
然而喜悦短暂。一周后,海关突然来人查封了刚到的日本机芯,理由是"涉嫌走私"。林烨在码头仓库看到开箱的货品时,心沉到谷底——箱子里装的竟是砖头。
"我们被算计了。"老赵一拳砸在货箱上,"送货的船是陈家安排的。"
绝境中,林烨想起父亲笔记里的一句话:"特区是张网,要会借力。"他连夜拜访了特区管委会副主任。次日接待会上,林烨用结巴的英语向日本贸易考察团展示改进后的注塑机。团长小野先生突然用中文问:"改造方案是谁设计的?"
"是我们团队的集体智慧。"林烨指向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们。
三天后,小野先生单独来访:"林先生,我想订购两千套改良模具。但有个条件——技术共享。"
合同签订当晚,林烨发现仓库门锁被撬。模具设计图不翼而飞,保险柜有被炸药破坏的痕迹。
"是内鬼。"老赵清查人员后报告,"模具车间的李师傅昨晚请假了。"
在通往码头的泥泞小路上,他们截住了拎着皮箱的李师傅。"我老婆孩子在他们手上。"李师傅瘫倒在地。林烨烧掉船票,递过一叠钱:"带家人去内地躲躲。"
反击在广交会上展开。当外商们被精度更高的样品吸引时,陈立群带着工商局的人赶来。"查封无证摊位!"
"我们有许可证。"林烨亮出文件,"倒是陈总,要不要解释下这批机芯的来历?"他打开木箱,里面是印着日文标识的机芯。小野先生查看后脸色骤变:"这是三年前被盗的专利产品!"
事情水落石出。海关在陈家仓库查获大量贴牌假冒产品。特区报纸头版刊登了陈立群被带走的照片。
胜利的喜悦中,林烨却感到不安。深夜,他在车间擦拭设备时,发现注塑机底座刻着一行小字:"技术无国界,但人心有藩篱。"落款是父亲的名字和日期——正是他去世前一周。
窗外,雨停了。第一缕阳光照进车间,老赵兴奋地跑进来:"林总,香港客商又下新订单了!"
但林烨的目光越过厂房,望向远处正在施工的工地。那里,新的竞争对手正在崛起。
喜欢重生1983:开局战神归来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1983:开局战神归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