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乔治公园回来后,某些东西悄然改变了。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更微妙、更难以言说的张力。
在南安普顿的训练场上,教练马克看向李昊的眼神里,多了几分之前没有的郑重。
训练中的指令依旧严厉,但偶尔会多问一句:
“李,你觉得这个跑位怎么样?”
开始尝试引导他思考更深层的战术意图。
队友们的态度也复杂起来。
有人因为他入选“精英计划”而更加佩服,主动找他加练;
也有人眼神里多了些不易察觉的疏远和较劲,仿佛他成了一个需要被额外关注和击败的标靶。
卢克-肖还是老样子,勾着他的脖子嚷嚷:
“可以啊,‘重点观察对象’!下次选拔营带带我?”
但李昊能感觉到,这家伙训练时卯足了劲要和他一较高下。
这种变化,让李昊更加沉默。
他把所有情绪都摁进了日复一日的训练里。
传中、盘带、射门……尤其是那脚卧射,他练得近乎偏执。
他知道,那不仅仅是一个得分手段,更是他区别于所有人的、无法被复制的烙印。
与多特蒙德球探于尔根-诺伊曼的线上交流,成了他高压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透气孔。
诺伊曼从不问及他的归属选择,只聊足球本身。
【尝试过用脚内侧搓弧线吗?触球部位再低一些,也许会有不同效果。】
【看了你上一场青年联赛的集锦,那次突破选择很勇敢,但观察一下左后方,会有更安全的处理方式。】
【保持健康,比任何技术训练都重要。】
这些纯粹的技术建议和远方的关注,像一盏安静的路灯,在他感到迷失时,总能提供一丝微弱却坚定的方向感。
他依旧没有承诺任何事,但这种不掺杂质的交流,让他感到被尊重。
然而,伦敦的家,依旧是压力的核心。
李伟强不再频繁提起“英格兰”或“护照”,但那种无形的期望和掌控感,渗透在每一句看似寻常的问候里。
“训练怎么样?教练没因为你是‘重点’就放松要求吧?”
“和英足总那边的人,要保持联系,但也要懂得分寸。”
“听说你们队里有个孩子父亲是某品牌高管?多结交这样的朋友没坏处。”
每一句话,都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在小心翼翼地修剪着他成长的枝杈,试图将他引向一条被设计好的、“正确”的路径。
李昊学会了用最简短的“嗯”、“还行”、“知道”来回应。
他把所有反叛都埋在了心里,然后狠狠发泄在球场上。
真正的风暴,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周末午后降临。
李昊无意中在书房外听到父亲打电话。
语气是罕见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谄媚的恭敬。
“……是的,总监先生,您放心,手续非常顺利,明年春天之前肯定能办好……他当然明白这是多大的荣幸,孩子嘛,一时转不过弯,需要时间……我会做通他的工作……是的,代表英格兰出战是他的梦想,也是我们全家的荣耀……”
梦想?荣耀?
李昊站在门外,浑身冰冷。
父亲嘴里那个“懂事”、“荣耀”的李昊,陌生得让他恶心。
原来,在他不知道的时候,父亲已经如此理所当然地替他做出了选择,甚至迫不及待地向英足总表着忠心。
他没有冲进去争吵,只是默默地转身离开。
那一刻,某种原本还残存着的、对父爱渺茫的期待,彻底熄灭了。
回到南安普顿后,他做了一个决定。
他主动找到了青训主管和马克教练,提出了一个请求。
“教练,我想申请加练定位球。”
马克有些意外:
“定位球?为什么?你的速度和爆发力在运动战中威胁更大。”
李昊迎着他的目光,语气平静却坚定:
“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全面。而且……我想拥有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武器。”
一个不需要依赖团队配合、在僵局中可以一锤定音、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武器。
他在心里补充道。
马克审视了他几秒,似乎在判断他真正的意图,最终点了点头:
“可以。但前提是保证不影响常规训练和身体恢复。我会让专项教练帮你。”
从此,训练结束后,李昊的身影又多了一项任务。
在空旷的球场一角,他一次又一次地将皮球摆放在犯规点,助跑,摆动右腿,尝试用不同的脚法和力道去追求那极致的弧线与精准。
夕阳下,皮球划过天空的轨迹,从漫无目的逐渐变得稳定、锐利。
这个过程枯燥至极,但他乐在其中。
这让他感觉,自己在一点点夺回对未来的掌控感,哪怕只是一点点。
这天加练结束时,天已经快黑了。
他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却发现训练场边不知何时站了一个人。
是那个多特蒙德的球探,于尔根-诺伊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7岁金球?鲁尼将十号双手奉上请大家收藏:(m.zjsw.org)17岁金球?鲁尼将十号双手奉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