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蒙德的秋天,阴雨连绵,空气里总是带着一股洗不掉的铁锈和煤灰味。
李昊坐在青年队公寓的书桌前,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和单调的厂房轮廓。
他面前摊开的不是战术板,而是一本厚厚的德语教材和写满密密麻麻单词的笔记本。
“Der Ball”(球),“das Tor”(球门),“laufen”(跑),“schie?en”(射)…
这些冰冷的字母和发音,比任何后卫的盯防都更难缠。
在球场上,他可以依靠本能和天赋做出闪电般的反应,但在这里,他必须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艰难啃噬。
室友尤纳斯-迈尔试图帮忙,但他的英语水平和李昊的德语水平半斤八两,两人之间的交流常常演变成手舞足蹈的滑稽哑剧。
“Nein, nein…李…不是 ‘laufen schnell’…是 ‘schnell laufen’!”
尤纳斯抓着头皮,努力纠正着李昊的语序。
李昊重复着:“schnell laufen…快跑…”
“Ja! Genau!”尤纳斯露出鼓励的笑容。
然而,训练场上是没有手势和慢速重复的。
第二天上午的战术课,U19主帅拉尔斯-里肯语速极快地在战术板上画着跑位线路,夹杂着大量李昊完全听不懂的战术术语。
他只能瞪大了眼睛,努力从教练的手势和队友的反应中去猜测意图,像在看一场没有字幕的默片。
下午的对抗训练,后果立刻显现。
一次防守转换,里肯在场边用德语大吼:
“Gegenpressing! Sofort!”(高位压迫!立刻!)
李昊只听懂了“Sofort”(立刻),但没理解具体指令。
他迟疑了一秒,没有第一时间上前封堵对方后腰的出球线路。
就这一秒的迟疑,对方已经将球顺利转移,发动了一次有威胁的反击。
“STOPP!”里肯的怒吼像炸雷一样响起,哨声尖锐。
所有人都停了下来。
里肯脸色铁青,大步流星地走到李昊面前,指着他的位置,德语像机关枪一样扫射过来:
“李!你刚才在干什么?!发呆吗?!Gegenpressing! 听不懂吗?!你的耳朵长在哪里?!是不是要我给你画张图贴在背上?!”
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李昊脸上。
他虽然不能完全听懂每一个词,但教练的愤怒、失望和那句反复出现的“Gegenpressing”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
队友们沉默地看着,眼神复杂,有同情,有无奈,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
语言,成了横亘在他与这支球队之间一堵看不见却无比坚实的墙。
李昊攥紧了拳头,指甲掐进掌心,脸上火辣辣的。
他第一次感到,光有脚下的技术,在这里远远不够。
那天晚上,公寓里的灯光亮到很晚。
李昊的笔记本上,反复写着一个词:Gegenpressing。
他在下面标注了拼音和中文意思——“高位压迫”。
他一遍遍地听着手机里录下的里肯的怒吼,模仿着那个铿锵有力的发音。
“盖根…普雷辛…”
“Gegen…pressing…”
尤纳斯看不下去了,拿来一个足球,放在客厅中间,然后自己扮演持球队员,示意李昊:
“看…你…我拿球…你…像疯子一样…冲过来!抢!Sofort! Verstehen?(明白吗?)”
李昊看着尤纳斯蹩脚的示范,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明白了。这个词,不是用来听的,是用来做的。
从那天起,训练场上的李昊变了。
他依然听不懂复杂的战术安排,但他死死记住了那几个最关键的命令词:
“Sofort”(立刻)、“Lauf”(跑)、“Press”(压迫)。
而“Gegenpressing”,成了他融入多特蒙德足球哲学的敲门砖。
他不再去思考语法和句子,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观察队友的行动上。
只要听到里肯或场上队长喊出“Gegenpressing”,他就会像被按下开关的机器人,瞬间爆发出全部的能量,朝着离他最近的持球对手疯狂地冲过去,撕咬,纠缠,不惜体力。
他的防守或许还不够聪明,位置感仍需打磨,但那股从第一秒就开始的、永不停止的压迫势头,却开始让人眼前一亮。
几天后的一场队内对抗赛,对方后卫在后场拿球,略显犹豫。
就在这一瞬间,场边的里肯猛地吼出那个词:“Gegenpressing!”
几乎在声音响起的同一时刻,一道红黑色的身影(替补背心)如同离弦之箭,从对方视野的盲区全速冲刺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7岁金球?鲁尼将十号双手奉上请大家收藏:(m.zjsw.org)17岁金球?鲁尼将十号双手奉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