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徐氏立族千余年,族规森严。
其中一条族规便是,未从传道堂结业的族人。
没有得到高层允许不得踏出家族势力范围半步。
究其原因,其一在于这些年轻族人多是稚龄少年,心性未定。
其二则是修为尚浅,如同雏鸟初飞,在外行走极易遭遇不测。
修仙界弱肉强食,不知有多少惊才绝艳的苗子,就因过早外出而折戟沉沙。
然而,历经千年沧桑的徐氏先祖们更明白"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待族人完成传道堂学业后,家族不仅大开方便之门,更鼓励子弟外出游历。
无论是寻觅机缘,还是完成家族任务,都能在历练中快速成长。
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修士,家族给予了一年宽限期。
这一年被族人戏称为"逍遥期",可以自由安排修行计划。
但期限一到,就开始履行家族任务。
这套张弛有度的制度,既给了年轻人适应的时间,又确保了家族运转的人才供给。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
徐氏的千年传承,终究要靠那些在磨砺中脱颖而出的英才维系。
就在大比结束后不久,
一个关于徐云的消息在族中不胫而走。
他赫然名列家族"四杰九猛"的榜单。
所谓"九猛",指的是族中凝气期战力最强的九位狠角色。
而更为难得的"四杰"称号,则属于家族中最有希望突破筑基期的四位族人。
当徐云得知自己名列"四杰"时,不由苦笑一声。
向来低调的他,可未想过会以这种方式成为族中焦点。
……
考核大比尘埃落定后,徐应渊与余云芬也结束了长达五年的外派镇守任务,回到了族中。
五年光阴对筑基修士而言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但对年仅十六岁的徐云来说,却是漫长的成长岁月。
每每夜深人静时,望着空荡荡的院落。
少年只能将对父母的思念化作修炼的动力。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为家族筑基修士,他们享受着族中优渥的资源供奉,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徐云作为他们唯一身具灵根的子嗣,注定要继承二人的衣钵。
这些日子,徐应渊夫妇每日都会来指导徐云修炼。
在两位筑基修士的指点下,徐云如同醍醐灌顶。
从凝气七层到筑基期的每个关键节点。
从灵力运转的细微技巧到筑基所需的各项准备。
父母都事无巨细地为他剖析讲解。
这些高屋建瓴的见解,让徐云对修行之路有了全新的认知。
"凝气期的差距尚不明显,但筑基之后才是真正的分水岭。"
徐应渊负手而立,语气凝重。
"功法品阶、术法造诣、资源多寡、战斗意识、道心坚毅程度。
乃至那一丝虚无缥缈的机缘气运...在这条逆天而行的路上,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
入夜,盘坐在床榻上的徐云仍在思索父亲昨日留下的问题。
"修仙何为?"
这个问题犹如一记晨钟暮鼓,在徐云心头久久回荡。
一夜辗转反侧,脑海中闪过千百个答案。
长生久视?
守护家族?
光耀门楣?
还是...直到东方既白:
徐云眼中突然泛起明悟的光芒,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坚定的笑意。
………
翌日。
当徐应渊再次问起"修仙何为"时,徐云脱口而出四个字。
"自在长生。"
徐云清朗的声音在厢房中回荡。
徐应渊眉峰微动,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好一个自在长生。仅此而已?再无他求?"
徐云目光澄澈,缓缓摇头:"起初孩儿思绪万千,光耀门楣、快意恩仇、守护家族...每一条似乎都言之成理。
但深思之下,这些执念终会随着岁月流转而消逝,唯有长生自在,方能亘古不变。"
"好!好一个亘古不变!"
徐应渊抚掌大笑,笑声中却带着几分感慨,"这四字说来轻巧,却是多少修士穷尽一生都参不透的玄机?"
笑声渐止,他的神情转为肃穆:"长生易求,自在难得。
修仙路上,多少人为了长生不择手段。
最终却沦为力量的傀儡,迷失了本心..."
徐云不曾察觉,这其实是父亲对他道心试炼。
修仙之路荆棘密布,每个修士的出身、际遇各不相同,修行的理由也千差万别。
对于家族修士而言,"守护"往往是最常见的执念。
此刻或许看不出端倪,但随着修为精进、阅历增长。
每一个未曾通达的念头都可能化作心魔。
千百年后回首,这些理由或已不合时宜。
或成纠缠不清的枷锁,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唯有念头通达,方能问鼎更高境界。
徐云尚不明白这些深意。
也许要等到很久以后,他才会懂得父亲今日的良苦用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丹家族:青华徐氏崛起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金丹家族:青华徐氏崛起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