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谷的晨露带着淡淡的腥甜,那是红锈林特有的气息。林野将图鉴卷成筒状斜插在背后,左手攥着黄铜辐射仪,右手握着柄短刀——刀身是用旧文明列车弹簧钢打磨的,刀柄缠着变异蜥蜴的皮,握在手里有种冰凉的韧性。
“北纬31度,东经121度,辐射值0.3Sv/h。” 他对着领口的拾音器低声报出坐标,金属小盒里的发条齿轮转动着,将声音刻在锡箔带上。这是三天前虫群退去后,档案谷首次派出的野外记录任务,目标是西侧三里外的荆棘丛——那些变异植物昨夜又吞没了两段防御栅栏。
脚下的碎石路还留着噬铁虫啃噬的痕迹,黑色的虫粪像细小的煤渣嵌在石缝里。林野每走三步就会停下侧耳倾听,铁羽雀的鸣叫从头顶掠过,它们的翅膀煽动声里混着细微的金属颤音,这是辐射环境下特有的变异。他想起《禽经》里的记载,旧文明的鸟类从不会有这样的声音。
转过一道山脊,眼前突然铺开一片暗紫色的海洋。变异荆棘的藤蔓在晨雾中微微蠕动,枝条上的尖刺泛着蓝黑色的光泽,尖端凝聚着透明的液滴——那是能腐蚀皮肉的强酸,去年有个年轻守卷人不小心蹭到,整条胳膊都溃烂了。
林野从背包里取出块透明的树脂板,这是用变异树胶熬制的,能隔绝荆棘的酸性分泌物。他蹲下身,将树脂板轻轻压在最外围的藤蔓上,尖刺扎在板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像烧红的铁丝碰到了冷水。
“形态特征:多年生藤本,茎干直径约 5 厘米,表面覆盖角质层,呈暗紫色。” 他从腰间解下炭笔,在图鉴的空白页上快速勾勒。笔尖划过特制的羊皮纸,发出沙沙的轻响——这纸是用未受辐射污染的山羊毛制成的,全档案谷只剩最后三卷,长老说要留着记录最关键的变异生物。
荆棘的叶片突然蜷缩起来,像只受惊的手掌。林野的手指顿在半空,看见藤蔓深处有东西在蠕动。他屏住呼吸慢慢后退,右手按在刀柄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辐射仪的指针稳定在 0.3Sv/h,这说明不是高辐射区的变异生物,但档案谷的《变异生物图鉴》里明确记载,荆棘丛从不欢迎活物靠近。
一只灰褐色的小兽突然从藤蔓里窜出来,后肢还挂着半截荆棘。那东西长着狼的脑袋,身体却像只巨大的蜥蜴,尾巴末端拖着团粘稠的绿液——是荆棘狼,档案谷外围最常见的掠食者。小兽瘸着腿跑了两步,突然倒地抽搐,绿液顺着伤口渗入皮毛,转眼间就蚀出了几个黑洞。
林野皱起眉。寻常荆棘的毒液不会有这么强的腐蚀性。他从背包里取出个陶制小瓶,倒出些乳白色的液体——这是用辐射冰原的苔藓榨取的中和剂,对付酸性物质最有效。他用树枝蘸了点中和剂,小心翼翼地伸向那截挂在荆棘狼身上的藤蔓。
液体碰到藤蔓的瞬间,发出滋啦的响声,腾起股淡蓝色的烟雾。藤蔓剧烈地扭动起来,尖刺上的液滴像下雨般滴落,在地面烧出密密麻麻的小坑。林野往后退了两步,看见烟雾里的藤蔓正在变色,暗紫色渐渐褪去,露出里面银白色的纤维,像极了盘绕的金属丝。
“异常特征:受到中和剂刺激后,表皮脱落,露出金属质感的内部纤维。” 他在图鉴上快速记录,炭笔在纸上划出深深的刻痕。这与《变异生物图鉴》第37页的记载完全不同,那上面说荆棘的内部是海绵状的髓质,绝不是这种金属纤维。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荆棘丛上,银白色的纤维在光线下泛着诡异的光泽。林野突然注意到,藤蔓的缠绕方式很奇特,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呈现出某种螺旋状的规律,像极了他昨夜梦中那座尖塔上的纹路。
“藤蔓缠绕角度约为 54 度。” 他从怀里摸出个铜制量角器,这是修复古籍时用来测量书脊弧度的,此刻却派上了用场。量角器的边缘已经氧化发黑,但刻度依然清晰,54 度的刻度线恰好与藤蔓的螺旋吻合。
心脏突然没来由地狂跳起来。林野按住胸口,感觉到那块淡青色的胎记又在发烫。他想起长老说过的话,有些变异生物会对人类的基因标记产生反应,尤其是那些受到暗物质辐射影响的物种。难道这些荆棘……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翻开图鉴的前几页,那里记录着三个月前的观测数据。当时的荆棘还是正常的暗紫色,藤蔓缠绕角度是 30 度,也没有金属纤维。短短三个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异?
“辐射影响评估:中度。” 林野对着拾音器说道,目光扫过周围的环境。荆棘丛边缘的土壤呈现出不正常的灰黑色,用树枝拨开表层土,下面的泥土里混着细小的金属碎屑,像是被碾碎的铁屑。
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 “咔哒” 声,像是金属摩擦。林野猛地转头,看见荆棘丛深处有东西在反光。他握紧短刀,猫着腰慢慢靠近,树脂板挡在身前,尖刺扎在板上的声音越来越密,像有无数只蚂蚁在啃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残土纪元请大家收藏:(m.zjsw.org)残土纪元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