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连存在本身都需奋力证明的“虚无之海”归来,林枫与苏婉晴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淬炼。“远眺号”静静航行在常规宇宙的星光下,舱内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静与通透。白色石板不再灼热,而是散发出一种温润如玉、内蕴乾坤的光泽,那枚融入其中的“存在之证”石子,仿佛为其奠定了不可撼动的根基。
“万界之影”的共鸣罗盘在经历了3一段适应性的调整后,再次活跃起来,指向了一个在多元宇宙沙盘中呈现出迷离流光、形态不断变幻、仿佛由无数可能性叠加而成的奇特光点。
数次精准的维度跳跃后,“远眺号”闯入了一片颠覆认知的星域。
这里没有稳定的物质形态。星辰、星云、乃至空间本身,都呈现为一片浩瀚无垠的、不断波动起伏的概率云。巨大的恒星并非一个确定的球体,而是如同一团弥漫的、散发着光辉的“可能存在”的集合,其位置、能量、乃至存在本身,都处于一种叠加状态。一道星河流淌而过,其轨迹并非一条确定的线条,而是无数条可能路径的模糊投影,只有在被“观测”的瞬间,才会短暂地坍缩为其中一种现实。
这里,是“概率云海”,一个量子效应被放大到宏观尺度,不确定性成为底层法则的奇异宇宙。
“检测到极端量子混沌环境……因果律呈现概率性关联……现实结构依赖于观测行为……”舰载AI的汇报充满了杂音和自相矛盾的数据,仿佛其自身的观测行为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苏婉晴的星空共鸣体在这里感受到了极度的“眩晕”。她试图锁定一颗星辰的位置,却发现自己的“观测”行为本身,就在不断地改变着那颗星辰的状态,使其在无数种可能性中跳跃。她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不断搅动水面的手,永远无法看清水的真实模样。
林枫的龙魂之力也受到了强烈干扰。他试图稳定自身的存在,却发现连他自己的形态和位置,都开始出现微妙的概率性波动。白色石板传来一阵奇异的“适应感”,它记录确定性,却也在此地开始学习记录“可能性”本身。
“万界之影”的共鸣,指向这片概率云海的中心,那里并非一个确定的点,而是一个概率异常密集、现实坍缩极其频繁的区域,散发出一种渴望稳定与确定的奇异波动。
“远眺号”在这里失去了“航行”的意义,每一次引擎点火,都可能将自身送入一个完全未知的概率分支。林枫与苏婉晴再次脱离飞船,将自身投入这片变幻莫测的云海。
他们如同两粒投入沸水的微尘,自身的存在也瞬间变得模糊不清。林枫时而感觉自己是一头翱翔的巨龙,时而又仿佛化作了冰冷的岩石;苏婉晴则时而与一片星云共鸣,时而又似乎成了一首无声的旋律。他们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在无数种可能性中疯狂闪烁。
“必须找到‘观测者之锚’!”林枫在无数个重叠的意念中,抓住了一丝清明。他意识到,在这片一切皆有可能的海域,唯有找到一个能够稳定“观测”的基点,才能暂时摆脱这种令人崩溃的不确定性。
他紧守龙魂核心那源自“存在之证”的确定性,将其化作一个稳定的“内在观测点”,强行定义自身的存在状态。同时,他引导白色石板,将其记录的、来自无数世界的、那些基于共同认知和稳定规则而形成的“现实”片段——铁炉堡的齿轮咬合,安泰利亚的心核搏动,律典星域的冰冷法典……将这些代表着“确定现实”的信息流,化作一道道无形的锚定射线,射向四周疯狂波动的概率云。
这些“锚定射线”并非攻击,而是提供参照。它们如同在狂风中点燃的火炬,为这片混沌的概率之海,提供了短暂而珍贵的“确定性坐标”。
苏婉晴也立刻明白了林枫的意图。她将星空共鸣体的频率调整到与林枫的“内在观测点”同步,不再试图去观测外界那无穷的可能性,而是将全部心神都专注于维持林枫这个“锚点”的稳定。她的存在,成了支撑这个“锚点”的另一根支柱。
两人的意志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片概率云海中,一个微小却异常坚固的 “确定性孤岛”。
凭借着这个孤岛的稳定观测,他们终于能够较为清晰地感知到“万界之影”共鸣指引的那个区域。
那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由无数相互冲突的概率波构成的 “现实风暴眼”。在风暴眼的核心,他们“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文明——“概率遗民”。
这些遗民的形态极其不稳定,如同行走的模糊光影,他们的城市、工具、乃至身体,都随着彼此以及外来观测者的目光而不断改变。他们似乎天生就生活在这种宏观量子态中,但他们显然并不享受这种状态。他们的集体意识中,充满了对稳定现实、对可预测未来的深深渴望。
一个相对清晰一些的遗民长老(或许是因为被林枫和苏婉晴共同稳定观测了片刻)向他们传递来断断续续的、充满了杂音的意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潜龙御世请大家收藏:(m.zjsw.org)潜龙御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