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十八年秋,帝国长老院已运行两年有余。
在这两年中,寰宇殿内的辩论从未止息,从预算分配到各洲纠纷调解,从律法修订到对外政策咨询,这个新兴的权力核心在磕磕绊绊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运行规则,也开始真正参与到帝国的治理之中。
然而,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首席长老贾诩,虽老谋深算,威望素着,但年事已高,精力日益不济,难以承受日益繁重的院务主持与各方协调之劳。
这一日,贾诩亲自上书皇帝,以“年老体衰,恐误国事”为由,恳请辞去首席长老一职。
王韧览奏,深知贾诩去意已决,遂准其所请,但为表彰其奠基之功,特下诏晋封贾诩为 “安国公” ,加 “名誉首席长老” 衔,可参与最重要的会议,享有尊荣而无日常庶务之累。
首席长老之位空缺,由谁接任,立刻成为帝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此职位高权重,需德才威望足以服众,更需有平衡各方、推进宪政的智慧与耐心。
几乎没有太多悬念,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次席长老尚书令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是皇帝最信任的辅弼之臣,更是立宪改制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之一。其公正廉明、算无遗策、鞠躬尽瘁之名,遍传七大洲。
由他接掌长老院,既能确保宪政改革的连续性,也能以其无人能及的威望,镇抚院内可能出现的激烈纷争。
王韧的任命诏书很快下达:“着尚书令诸葛亮,接任帝国长老院首席长老,总领院务。原尚书令一职,仍由其统筹内阁事务,不另设人。” 此举进一步明确了首席长老在帝国权力架构中仅次于皇帝的核心地位。
诸葛亮受命之日,并未举行盛大仪式。他如同往常一样,青衣博冠,平静地步入寰宇殿,在那张象征着责任与纷争的首席座位上坐下。
他面临的首要挑战,便是一项棘手的议题——《各洲贸易关税与利益分配调整法案》。
由于各洲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不同,在帝国统一的贸易体系内,利益分配一直存在矛盾。
明洲、商洲等工商业发达之洲,希望降低关税,扩大市场;而神州内陆农业区、唐洲、炎洲等开发中的地区,则要求一定的贸易保护,以防本土产业受到冲击。
相关争论在院内已持续数月,各方议员互不相让,使得法案迟迟无法通过。
诸葛亮接任后,并未急于裁决。他首先调阅了所有相关卷宗和辩论记录,随后闭门数日,分别秘密约见了各洲议员代表,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与担忧。
掌握了核心矛盾后,诸葛亮在一次全体会议上,拿出了他精心构思的方案。
“诸公之争,在于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之平衡。”诸葛亮声音清晰,回荡在殿内,“亮有一策,请诸公评议。”
“其一,确立 ‘基础关税’ 与 ‘浮动调节税’ 相结合之制。基础关税由长老院统一制定,确保帝国市场基本畅通。”
“浮动调节税,则授权各洲长老院,可根据本洲特定产业(需申报核准)之发展需要,在限定幅度内临时征收,为期不超过五年,以为保护。”
“其二,建立 ‘洲际发展平衡基金’ 。”他继续道,“从帝国海关总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注入此基金。”
“基金由长老院下设专门委员会管理,专项用于补贴扶持唐洲、炎洲等后发地区的骨干产业建设、技术引进与人才培养。此举,既是补偿,亦是投资,力求长远之均衡。”
“其三,成立 ‘帝国商贸协调会’ ,由各洲推举代表,定期议事,通报情况,协商解决贸易摩擦,防患于未然。”
当这个方案被提出时,大殿内的气氛突然变得异常安静,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紧接着,一阵阵低沉的私语声开始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这个方案并没有完全迎合任何一方的极端要求,但它却为所有相关方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和解决途径。
它体现了一种超越局部利益,着眼于整个帝国长远利益的智慧,寻求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明洲的议员们虽然担心浮动税可能会对某些商品的销路产生不利影响,但他们也意识到基础关税得到了保留,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还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洲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市场,这对于长远的商业布局是有利的。
神州等地的议员们则从方案中看到了保护本土产业的合法途径,这让他们感到欣慰。他们知道,通过合法的保护措施,本土产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增强整个地区的经济实力。
而唐洲、炎洲的代表们,对于发展基金的设立感到非常满意,他们认为这将为他们洲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经过又一番细致的讨论和条款的修正之后,这项曾经被搁置已久的法案,终于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