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位领导,李进阳志在必得。能与他建立联系,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位领导能在风起之时将李副厂长推上轧钢厂的一把手位置,又能在风过之后保他平稳落地,其能量之大,可见一斑。
李旭东专注于自己的事业,院中众人见他许久未有动静,也渐渐放下心来。
易忠海近期请假频繁,回到车间后既要追赶积压的工作,又要适应缺了一根手指的生活。
傻柱在聋老太太的不断鼓励下,终于重拾信心,决心跨越难关,从头开始奋斗。
不久,他等到了一个机会。
二食堂的大厨即将调往兄弟单位,主厨的职位出现了空缺。
傻柱带着东拼西凑的几百块钱,走进了杨厂长的办公室。
秦淮如也安分下来,失去工作后,她每日在家做些街道派发的手工零活,比如糊火柴盒之类。
这类产品没有固定的生产工厂,因工序简单,被分配到街道,作为补助性工作分发给困难家庭。
傻柱一家六口仅靠他三十多元的工资生活,确实属于困难户。
聋老太太近日因情绪波动过大,心力交瘁,生了一场大病,终日卧床,由一大妈照料,难得不再惹是生非。
一时间,院里竟平静得让住户们有些不适应。
……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领导视察的具体日子越来越近。
这种级别的领导对下属单位的视察,行程至少会提前一个月确定,以便下属单位做好充分准备。
电视上那些动不动就轻装简行、微服私访的情节,看看就好,可别当真。
全是假的。
否则万一出现意外状况怎么办?闹出乱子怎么办?你撞见了不该看的事情,是管还是不管?
都是门道。
这天,李进阳刚到保卫科,就有手下凑上前来。
“李队,已经打听清楚了,事情不算秘密,大领导来要做什么,不少人都知道了。”
“前阵子厂里不是从**那边弄来几台二手机床吗?”
“可机床是运来了,却没人会用,说明书上全是英文,厂里没人看得懂。”
“这次大领导来,随行人员里有懂英语的专家,准备现场指导工人操作机器。”
“厂领导已经在选调技术骨干,找了不少八级工做准备。”
“听说那些机床比咱们现有的先进不少,如果能顺利运转,轧钢厂高端产品的产能还能再上一个台阶,所以上面很重视。”
李进阳扔了包大前门烟,把手下打发走了。
自己坐在椅子上琢磨起来。
眼里,渐渐浮现出笑意。
机会,果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没白费这段时间往高中那个半吊子老师那儿跑了那么多趟,还博得个“语言天才”的名号。
终于,能派上用场了!
自从得知领导要来视察的消息,李进阳每时每刻都在做准备。
他的目的很简单——把自己的能力“洗白”。
比如英语。
前文提过,李进阳的高中老师曾去过**,懂一点英语,课余时间也教过一些。
这段时间,李进阳经常去拜访他,甚至还从图书馆借了些英文杂志去“请教”。
随着他展现的水平越来越高,他的高中老师惊叹不已。
感慨有些人天生就对语言有悟性。
三天前的最后一次拜访,高中老师已经没什么能传授给李进阳了。
反倒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
望着老师眼中掩饰不住的羡慕,李进阳的虚荣心被结结实实地填满。
让人惊讶的感觉,确实过瘾。
有了这段经历,李进阳之后展现出语言能力,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至少,有人“见证”了他学习与成长的轨迹。
除了英语,李进阳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与四九城一位知名中医讨论了一副方子。
理由是他“爷爷”留下一本旧医书,他从中自学了不少。
不必多问,问就是令人吃惊。
这两项技能,是李进阳认为最有机会接近领导的敲门砖。
他也为此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现在,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再说鹰酱那几台二手机床的事。
最近,毛熊专家撤走得越来越多,不少项目陷入停滞。
种花家正经历从农业大国转向工业大国的路上,最大的一场危机——
老师走了。
前方无人引路,怎么办?
李先生说得好:没人教,我们就自己来!
当然,动手不是乱来,得学、得模仿,再谈创新。
于是有人千方百计,从鹰酱一家机械公司高价买回几台机床。
对鹰酱来说,那几乎是濒临报废的落后产品。
那家公司差点笑疯,报废货竟比最新款还贵几倍,狠狠被宰了一刀。
可是,
对种花家而言,这样的机床,性能仍远超老奉天制造的产品。
能买回来,已是万幸!
百姓们节衣缩食,连棒子面都舍不得吃饱,才攒下那点外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公审秦淮如搞破鞋,游街请大家收藏:(m.zjsw.org)四合院:公审秦淮如搞破鞋,游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