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都听听,事情是这样的……”
贾张氏绘声绘色地把她的“合理”要求又说了一遍,随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请两位大爷、易忠海和聋老太太替她主持公道。
赵大必须照她说的办,把粮本和工资全都交出来,不然贾家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众人听完,再一次被贾张氏的**惊到了!
人怎么能不要脸到这种地步?下.
第121赵大怒怼海子,战斗力爆表
自打55年起,因为国内物资紧张,没法满足城里自由买卖的需求,就推出了票证制度。
简单说,就是你想买一斤面,光有钱不行,还得有“购买资格”。
每个人每月能买多少,是根据工种、级别、是不是劳力等来定的,多少不一。
一般成年人,每月大概有二十七斤到三十五斤不等,其中细粮少,粗粮多。
等到57年,不只是粮食,几乎什么东西都要票,上到衣服布料,下到鸡蛋调料,有钱没票,啥也买不着。
把一个人的票证订成一个小本子,就是粮本。
在四九城过日子,粮本就是一个家的命根子,谁捏着粮本,谁就能当家。
贾张氏想要赵大的粮本,摆明了是想把人攥在手心里。
她这算盘打得可真响。
三大妈最先看不下去,嗤笑一声,“张嫂子,你这想得也太美了,可人家赵大又不傻,凭啥把粮本给你?”
“照咱四九城的老规矩,男方入赘,就该女方管吃管穿,因为生的孩子跟你们贾家姓!你这一大家子吃赵师傅的、喝赵师傅的咱就不提了,还想拿人家粮本,要不要脸了?”
“怎么着,你是打算让棒梗改姓,以后不叫贾梗,叫赵梗了?”
其他人也纷纷出声指责,贾张氏这事办得太不地道,什么便宜都想占,哪有这么办事的。
“就是,你这话传出去,还得让外人笑话咱们院里的人不懂规矩。”
“可不是嘛,这哪儿行!”
“贾张氏,您别闹了,没这么办事的。人家赵师傅供你们吃、供你们喝,已经够意思了。”
李进阳算是开了眼界,心里直叹:真不愧是禽兽,想法都这么离谱。
搁到现在,这就像有些姑娘要求男方入赘,还得买房买车、给天价彩礼,工资卡存款全上交,将来生了孩子还得随自家姓。
只能说,贾张氏长得不怎么样,想得倒是挺美。
“闭嘴!”
贾张氏那暴脾气,哪听得进这种话?
在她眼里,贾家才是这院里的老住户,街坊邻居都该站她这边,一起逼赵大答应。谁不帮她说话,谁就是没良心的坏东西。
“你们一个个安的什么心?我要粮本怎么了?我不拿着,万一他以后不给我大孙子买好吃的怎么办?只有我自己拿着才放心!”
“谁不同意,就是不想让我们家好,想饿死我大孙子!老贾,东旭,你们快上来把这些黑心肝的都带走吧……”
邻居们气得不行,这都什么人?
你在院里哭闹,让大家来评理,大家说了话,不顺着你就不行?动不动就说要饿死你孙子,还叫死人上来带人走,太缺德了。
有脾气急的,当场就想怼回去。
活该你挨打。
秦淮如一看婆婆又在犯蠢,马上要惹众怒,赶紧挤出几滴眼泪,装得可怜巴巴:
“大家别怪我婆婆,都是我和孩子不好,她也是为了我们。”
“这一家子没个正经工作,收入少又不稳定,她就是怕将来自己身体不行了,赵师傅会不管我们,才拉下脸提这个要求。”
“呜呜……棒梗,你可要记住奶奶的好,她这么做,都是为了你……”
说着,手上使劲掐了棒梗一把,孩子疼得哇哇大哭,倒像是被贾张氏感动了似的。
白莲花的手段,果然不一般。
这番话一出,还真把贾张氏给洗白了。
她仿佛成了新时代的隐忍典范,为了孩子甘愿承受一切委屈,什么都能放弃。
院里的邻居们见状,也不忍心再多加指责。
贾张氏的担忧不无道理——万一哪天她走了,赵大还会不会照顾这一家子?毕竟没有血缘关系,谁也说不准。
想留点钱防身,也算是人之常情。
不过,也没人站出来替她说话。
就算她有她的道理,这要求也实在过分,对赵大太不公平。
只是大多数人不好意思开口,但总有人愿意帮贾家说几句。
比如,易忠海。
听明白来龙去脉后,易忠海觉得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贾张氏这主意,比他原先想的还要周全。光靠对赵大好,真能拿捏住他吗?
未必!
喜欢四合院:公审秦淮如搞破鞋,游街请大家收藏:(m.zjsw.org)四合院:公审秦淮如搞破鞋,游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