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孩子,说话咋这么大喘气,可把我们吓死了!”
纪老娘抚着胸口,心有余悸。
纪老爹脸色也缓和下来,重新坐回凳子上。
拿起烟,但没点。
只是拿在手里摩挲着。
他看着石桌上的钱,沉吟片刻:
“帮人修个车链子,就给这么多钱?这老师傅...是干啥的?”
纪黎明早就准备好了说辞,面不改色:“看着挺有派头的,穿的也是干部装,自行车也是新的永久牌。”
“估计是哪个单位的领导吧。”
“人家不差钱,就是讲究个面子,觉得我帮了大忙,不能白使唤人。”
这年头,有些身份地位的人,确实讲究个“脸面”,不愿意欠人情。
尤其是欠看着像乡下小伙子的情,用钱打发最干脆。
纪建国咂咂嘴,一脸羡慕:
“我的个乖乖,修个车链子就顶我一年工分了,小弟你这运气真是没谁了。”
纪大嫂也松了口气,脸上重新露出笑容:
“不管咋说,这钱来路正就行,可真是解了咱家的燃眉之急了。”
纪老娘小心翼翼地把那些钱和票券重新用手帕包好,塞回纪黎明手里:
“这钱是你挣的,你自己收好。”
“彩礼的事儿,家里还能想办法,用不着你的钱。”
“娘,您这是说的啥话?”
纪黎明又把钱推了回去,语气坚决,“我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我结婚,咋能全让家里扛着?”
“这钱就是拿来贴补家用的。”
“再说了,这婚事要是成了,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家里宽裕点,我也能安心在城里工作。”
他看向纪老爹:
“爹,您就收下吧,算是我这当儿子的一点心意。”
纪老爹看着小儿子坚定的眼神,又看看手里那包沉甸甸的钱。
心里百感交集。
以前总觉得这小儿子不着调,需要家里操心。
没想到去了城里几个月,不仅找到了工作,处了对象。
如今还能拿钱回来贴补家里。
真是长大了,有担当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对纪老娘说:
“孩子有心,就收下吧,这钱...算家里借他的,以后慢慢还。”
“爹,啥还不还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纪黎明笑道。
纪老娘这才红着眼圈把钱包好,揣进怀里。
感觉心口那块儿滚烫滚烫的。
有了纪黎明拿回来的这笔钱,纪家筹备彩礼的底气更足了。
纪老爹托关系弄到的那块手表,原本还觉得肉疼,现在也觉得值当了。
纪老娘和纪大嫂更是干劲十足。
回到县城,纪黎明第一时间去了沈家。
将家里的态度和准备的彩礼清单,告诉了沈父沈母。
沈母看着那份清单,听着纪黎明转述纪老爹那些朴实又真诚的话。
心里最后那点不确定,也彻底烟消云散了。
她看得出来,纪家是真心实意地想娶安然,而且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给足了面子。
“亲家太客气了。”
沈母笑容满面,“都说了按规矩来就行,还这么破费。”
“这块手表太贵重了,安然年纪小,用不着戴这么好的。”
话虽这么说,但她眼里的满意是藏不住的。
这不仅仅是一块手表,更是纪家对沈安然、对沈家的重视。
沈父也点了点头,对纪黎明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这小伙子办事稳妥,家里人也明事理。
女儿嫁过去,应该不会受委屈。
“既然两边家里都没意见,那你们年轻人的事,就早点定下来吧。”
沈父一锤定音,“选个日子,先把证领了。”
“酒席的话,你看是在村里办,还是在城里办?我们这边都好商量。”
纪黎明和沈安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喜悦和激动。
“伯父,伯母。”
纪黎明恭敬地说。
“我爹娘的意思是,想在村里办一次,让乡亲们都沾沾喜气。”
“当然,如果城里这边需要办,我们另外再安排。”
沈母想了想,说:
“村里办一次是应该的。城里嘛...咱们就不大张旗鼓了。”
“到时候请几家走得近的亲戚朋友,吃个饭就行。”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领证的日子选在了一个星期后,农历上说是黄道吉日。
那天一大早,纪黎明和沈安然就来到了县民政局。
沈安然特意穿了一件崭新的红格子列宁装,衬得她小脸粉扑扑的。
纪黎明也换上了沈母给他准备的蓝色的确良衬衫,精神抖擞。
手续办得很顺利。
当那两个印着大红喜字的结婚证拿到手里时,两人都感觉像做梦一样。
“我们...这就结婚了?”
沈安然看着结婚证上并排的名字和照片,声音轻轻的。
带着一丝不敢置信的喜悦。
纪黎明握紧了她的手,笑容灿烂:
“嗯,结婚了,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媳妇儿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快穿炮灰他总抢男主软饭吃请大家收藏:(m.zjsw.org)快穿炮灰他总抢男主软饭吃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